探秘洱源湿地新篇——大理大学工程学院社会实践团开展海菜花调研

发布时间:2025-07-09 15:01   来源:大学生云报   阅读 7.4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洱源湿地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境内,属澜沧江水系,是高原断陷湖泊的典型代表,为洱海提供13%地表水,其水质安全直接关系到洱海生态系统的稳定,是大理生态安全核心。海菜花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对水质要求高,被誉为“水质试金石”,花茎可食且营养丰富,还兼具药用价值。

在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同频共振的时代背景下,洱源县正以海菜花这一“水质试金石”为生态产业支点,通过“科研创新+绿色种植+品牌赋能”的三维驱动模式,将湿地保护与特色农业发展深度融合,构建起“以湿养产、以产护湿”的生态经济闭环,为高原湖泊流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创新范式。目前,依托优质水资源与四季如春的气候条件,洱源县已建成海菜花连片种植基地。

为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行动,同时也立足学科特色、探索“生态-产业-科技-教育”协同创新,同时提升学生实践能力,2025年7月5日,大理大学工程学院“智护绿脉 乡兴科普”暑期社会实践团一行走进大理州洱源兆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启了一场海菜花深度探索之旅。

在参观之前,大理大学工程学院张震宇老师对洱源湿地进行了介绍,传统湿地监测受限于现场采样的时空局限,洱源县大胆引入“空 - 水”立体监测技术。无人机腾空而起,俯瞰湿地全貌;水下摄像头潜行碧波,洞察水下生机。二者协同,精准辨识海菜花等植物种类,更能通过水中花影,巧妙预判产量,为产业布局打造“数字导航”。产业规划中,湿地多元价值开发亮点纷呈。探索湿地新能源潜力,推进植物收割资源化,转化为有机肥,构建“种植 - 利用 - 循环”生态链条;借力洱源地热禀赋,拓展湿地生态旅游、康养业态,让“生态温度”成为旅游吸引力;坚守湿地水质净化功能,守护海菜花生长的“生态摇篮”,筑牢水生态屏障。

讲解环节结束后,一场别开生面的实地参观体验活动随即拉开帷幕。实践团的同学们满怀期待地登上小船,缓缓驶向长满海菜花的水域,亲身参与到海菜花的采摘活动中。在这过程中,同学们不仅深刻认识到海菜花生长环境与生态平衡的紧密联系,从而增强了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更在亲手采摘海菜花的实践里,真切感受到了劳动的乐趣以及实践带来的快乐。

洱源县海菜花产业规划,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鲜活实践。以科技为笔,绘就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交融画卷,既守好湿地生态本底,又为县域经济开辟绿色赛道,让海菜花成为洱源生态经济的闪亮名片,为特色产业发展注入澎湃“绿色动能”,引领生态致富新潮流。(作者:李茁舟 李冉 李倩 曲玺涵 图片:李倩)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肖艳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4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