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桃江羊肚菌基地,解码乡村振兴密码

发布时间:2025-08-21 13:35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宋静 牛芷含   阅读 4.2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近日,湖南工商大学竹海数智融乡队走进益阳市桃江县羊肚菌发育基地,开展 “数字赋能乡村振兴” 主题调研活动。队员们在基地负责人的带领下,深入了解羊肚菌培育的全流程,探寻特色农业与数字技术结合的新路径。

▲图为灵芝菌种培育室

“大家现在看到的是羊肚菌的菌种培育室,温度必须严格控制在 18-22℃,湿度保持在 60% 左右。” 基地负责人向队员们详细讲解培育的第一环节。他指着培养架上整齐排列的菌包介绍:“这些菌包以木屑、玉米芯为基质,经过高温灭菌后接入母种,需要避光培养 30 天才能完成菌丝体发育。”

步入种植大棚,湿润的空气中弥漫着泥土芬芳。负责人拨开覆盖在菌床上的稻草,露出簇拥生长的羊肚菌:“播种后要先覆盖黑色地膜保温,待菌丝定植后揭开,再铺一层腐殖土模拟野生生长环境。” 蹲下身示范测量菌床湿度的方法,“土壤含水量必须维持在 25%,太干会影响出菇,太湿则容易滋生杂菌。”

来到采收区,大棚内已不见密集的采收人群,只留下几位工人正在清理菌床。负责人指着地面上残留的少量菌柄痕迹介绍:“这一茬采收刚结束 3 天,你们看这些菌床要及时松土通风,为下一拨出菇做好准备。” 他拿起墙角的采收记录表,上面清晰标注着每平方米的采收量、优品率等数据:“从出菇到采收只有 7 天窗口期。” 队员们注意到,旁边的分拣台上还放着几箱封装好的鲜品,扫描包装上的溯源码,能看到从培育到采收的全流程数据。

▲图为团队成员在专业合作社前合影

竹海数智融乡队的队长高琳涵表示,此次调研让队员们直观感受到数字技术对传统农业的改造升级,团队将结合专业所长,为基地设计更精准的生产管理模型,助力特色农产品实现 “从大棚到餐桌” 的全链条数字化赋能。


撰文 |宋静

图片 | 肖丹

审核 | 尹芳毓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牛芷含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4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