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8日讯(通讯员 付挺远 范恒哲 张永琪)7月3日上午,G7762次高铁车厢内艾草飘香,安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社会实践团队联合合肥客运段,将“流动的中医药文化体验课堂”搬上暑运列车。白大褂与铁路制服交织的身影里,青年志愿者们通过耳穴理疗、艾草锤手作、养生科普三重体验,为旅客编织出一趟“药香四溢”的健康之旅。
耳穴贴压:车厢里的“移动理疗站”
“您按住耳屏上方这个点,头晕会慢慢缓解。”针灸推拿学专业学生站在旅客座椅旁,将王不留行籽贴精准按压在旅客张先生的耳穴上。这位旅客此前因暑热晕车,贴压不到五分钟便舒展眉头:“没想到高铁上能享受到中医理疗,这趟旅途太贴心!”
在车厢连接处的“健康角”,耳穴模型展板前围满好奇的旅客。“这个是失眠区,这个能调肠胃……”志愿者汪超举着耳穴模型,为老人和孩子拆解日常保健逻辑。10岁的小朋友踮脚触摸耳穴图,拉着妈妈要求“把穴位图拍下来,回家教奶奶按”。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为旅客体验耳穴贴压。汪超 供图)
艾草锤手作:针线间的“养生启蒙课”
“艾草填充的布锤,轻轻拍打肩颈能放松肌肉,驱蚊效果也不错呢!”中医康复学专业学生赵天宇拿着碎花布包裹的艾草锤,教小女孩穿针引线。桌上铺开五彩绳线和印花布料,孩子们跟着志愿者把艾草塞进布套,缝合成拳头大小的“养生锤”。7岁的小旅客举着刚做好的艾草锤挥舞:“回家要给妈妈敲肩膀!”乘务员也加入行列,跟着辨识药材、琢磨锤法。当一只只裹着印花布的艾草锤渐渐成型,旅客们举着成品交流心得,车厢里艾香与笑语交融,化作暑运途中的独特风景。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教小朋友制作艾草锤。赵天宇 供图)
流动课堂:文化传播的“移动窗口”
活动尾声,志愿者、乘务员与旅客在“中医药文化长廊”前定格瞬间——展板上“三伏养生诀”“急救穴位图”,与众人手中的艾草锤、耳穴贴相映成趣。这场高铁上的文化相遇,让中医药从典籍跃入日常。合肥客运段列车长感慨:“中医药与高铁服务碰撞,让暑运更有温度。”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乘务员与旅客们的活动合影。范恒哲 供图)
当列车驶入暮色,一位旅客在留言本写下:“在飞驰的高铁上触摸中医药文化,才懂老祖宗的智慧有多鲜活。”这场“流动课堂”不仅是专业实践的延伸,更让中医药文化随钢铁长龙驶向四方,在暑运洪流中播撒健康种子。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范恒哲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