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3日至16日,长安大学赴陕西商洛“智慧营建・绿映商山”暑期社会实践队深入柞水县,足迹遍布孝义文化体验园、终南山寨、药王堂村、车家河村等十余处调研点。团队通过实地勘察、座谈访谈、精准测绘等方式,系统挖掘传统建筑中的生态智慧与文化基因,探索文化遗产活化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实践队出征前合影(来源:团队成员自摄)
一、文化根脉:从历史遗存中触摸文明印记
实践队系统考察柞水孝义文化体验园,深入挖掘西周“孝友”伦理的当代价值。通过对孝义厅署建筑群的考察,实践队梳理了古代吏治文化、孝廉思想与民间技艺的传承脉络。团队专业记录了清代城墙遗址的石子泥土砌筑工艺、构造逻辑及碑文信息。
实践队在孝义文化体验园调研(来源:团队成员自摄)
二、营建密码:从古建技艺中萃取生态智慧
沿乾佑河南岸探访古栈道遗址时,队员们发现了崖壁上的 “工程密码”,这种 “因地形制宜” 的布局,既适应山地落差,又保障通行安全,队员们多角度拍摄栈孔细节,留存下这份古代 “高速公路” 的建造智慧。
古石桥的拱形智慧同样令人惊叹。多孔石拱设计利用力学分散荷载,拱洞助力洪水期泄洪,石材抗压性与秦岭山水浑然相融。
终南山寨堪称活态营建教科书,其夯土建筑通过各种工艺来缓解开裂、增强耐蚀性;石板房以山石为骨,青灰石板屋顶“冬暖夏凉”,碎石填缝兼顾省料加固;抬梁式木屋架用精密榫卯咬合,建筑构件与雕刻花纹融实用与审美于一体。
实践队在古桥调研、村民为实践队讲述栈道遗址历史(来源:团队成员自摄)
三、古今对话:在乡村振兴中激活传统价值
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在柞水民宿集群中鲜明。阳坡院子保留陕南传统夯土墙、坡屋顶,植入钢构玻璃与现代陈设,成为“新旧共生”典范。车家河村的西坡・秦岭民宿是活化样本:12栋濒危夯土老宅经科学加固,保留土石混合墙体天然保温性,变老宅为高端旅居,带动全村转型民宿经济。
同时,此次调研又揭示了诸多现实矛盾:药王堂村村民虽以夯土建筑 “冬暖夏凉” 为傲,却不知其背后的低碳价值;朱家湾村依托终南山寨发展旅游,人均 GDP 达 3.6 万元,但绿色能源尚未普及;老街居民渴望改善厨卫设施,又怕破坏邻里温情。问卷显示,多数村民虽期待太阳能、沼气技术的推广应用,但缺乏专业指导与有效推广渠道。
实践队与当地村民进行访谈(来源:团队成员自摄)
四、青春担当:以专业智慧绘就发展蓝图
实践队出征前做足准备:梳理商洛地形气候、物质文化遗产现状,聚焦桥梁栈道技艺与绿色技术推广,制作民生问卷与宣传手册。
抵达后,实践队与朱家湾村驻村干部李宗仁局长座谈,了解到村民自发修缮夯土建筑转型民宿的现状;药王堂村与村民深谈,记录下对传统建筑的认同与对绿色能源的期待。与柞水县住建局潘文超局长的座谈更具启发性:凤凰古镇作为该地区现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院落布局保留了江南移民带来的徽派精髓,但面临着特色不鲜明、过度商业化等诸多挑战。
实践队与朱家湾村驻村干部和药王堂村村长召开座谈会(来源:团队成员自摄)
结语:让千年智慧照见未来
目前,实践队已完成建筑影像整理、口述史料音视频整理,正系统梳理传统营建智慧,计划结合现代技术形成可行的乡村建设方案。
此次秦岭之行,队员们丈量古建肌理,触摸文明温度。从孝义文化到栈道古桥智慧,从夯土技艺现代转化到民宿活化实践,每一处遗存都是古人与自然对话的结晶,每一次调研都是传统与现代的握手。“传统不是过去的标本,而是未来的养分。”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关键在于让千年营建智慧与现代绿色理念共生。长安大学学子将带着这份收获继续前行,让秦岭深处的古建智慧在“智慧营建”中焕发新生,让商山的绿水青山真正成为滋养乡愁、孕育未来的金山银山。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黄梦凡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