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竺梦龙,安楠、王静 图/何峥,邵虹羽,王徐娇
7月8日,浙江农林大学竹子研究院“竹育未来,青春桐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在衢州市开化县桐村镇中心小学继续开展竹特色课程之“竹之用:探索竹之科技”为题。旨在通过以竹代塑、以竹代木、以竹代食、以竹代饲以及竹林碳汇,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从而助力乡村教育提质。来自桐村镇中心小学各年级段50余名学生参与本次课程。
课程伊始,实践团成员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孩子们初步认识以竹代塑的概念与意义,以及如何实现以竹代塑。以生动有趣的比喻,阐述竹子和树木的不同之处,并由此切入展开讲解什么是“以竹代木”。实践团成员重点讲解了仿红木重组竹和刨切微薄竹技术。“科学发明过程中,从1到100很容易,但从0到1很难,这需要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实践团成员这样说道,而通过竹科普也能很好地启发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想象力。
后续,实践团成员分别介绍了竹筒饭、竹笋干等多类竹食品,以及各类竹食品的制作方法;并着重介绍了以竹子为原料制成的各类竹饲料。课程的最后,实践团成员通过向孩子们讲解竹林碳汇的概念、固碳原理和意义等内容向孩子们展示了竹林碳汇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等方面的价值。
竹科普下乡的意义不应仅仅局限于讲一节晦涩难懂的科学课,更多的应该是在孩子们的心里埋下一颗渴望知识、追求真理的种子。相较于城里的孩子,农村留守儿童更难接触到外面前沿的科学知识,这便是科普下乡的核心价值——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获得相对公平的教育,让身处大山中的孩子不再被遗忘!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静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