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5日讯(通讯员 吴红 贺清辰)7月5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红色传承 薪火同行”志愿服务队的贺清辰老师,为沙田乡中心小学带来了一堂“甲骨文探秘”的课,让乡村孩子们领略了甲骨文的魅力,激发了学生们探寻中华文明根脉的火种。
贺清辰老师以“鼠”字的甲骨文图片为切入点,瞬间点燃了孩子们的好奇心。“老鼠偷东西!”前排一位男生脱口而出。贺清辰老师顺势引入殷商先民在龟甲兽骨上刻划文字的故事,讲述小小“鼠”字背后蕴含的古人对生灵的敬畏。当“牛”字出现时,那突出的“牛角”笔画引得孩子们开怀大笑。贺清辰老师紧接着将这份活泼引向了更深层的思考:“这突出的牛角,多像一股冲劲。古人说‘初生牛犊不怕虎’,那份无畏,不正是探索世界的起点吗?希望大家保持这份好奇,探索汉字背后的独特魅力。”
课堂气氛在“十二生肖甲骨文配对游戏”环节达到高潮。学生们激动地喊道“猫”,贺清辰老师便展示了古代调兵遣将的虎符图片,讲述其背后的历史传奇。在随后的“猜字”环节,孩子们展现出令人惊喜的观察力,大部分形象鲜明的甲骨文字如“日”、“月”、“山”等都能被迅速辨识。虽然结构复杂的“尾”字让同学们稍作迟疑,但贺清辰老师巧妙运用“尾”的动画图片借以提示,不仅没有让他们觉得困难,反而让孩子们探究甲骨文的兴趣愈发浓厚。
图为老师展示甲骨文
跟随象形文字的指引,孩子们沉浸在探索的乐趣里,四十分钟的课堂因这份专注与好奇而格外短暂。伍雯玉同学精准地提炼出甲骨文“象形”的核心特征,这表明孩子们不仅停留在表面观察,更在汉字的“形”中领悟到了其背后的“意”。对此,贺清辰老师倍感惊喜。
这堂别开生面的“甲骨文探秘”课,不仅为沙田乡中心小学的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古老文明的大门,更在他们心中播撒下了热爱传统文化、探索未知世界的种子。孩子们眼中闪烁的光芒,是知识带来的惊喜,更是文化传承的希望。这堂课的成功,也印证了寓教于乐的方式在激发乡村孩子学习兴趣上的独特价值,为“红色传承 薪火同行”志愿服务活动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吴红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