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化青少年对戏曲艺术的认知与热爱,湖北文理学院博正大学生法律志愿服务队于2025年7月5日上午九点半,在襄阳市襄城区尹集乡姚庵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脸谱绘制与传统戏剧赏析”为主题,为当地儿童带来一场沉浸式的非遗文化课堂。活动通过知识讲解、互动实践与艺术创作相结合的方式,带领孩子们领略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
壹 · 探秘戏曲:从历史长河到艺术瑰宝
活动开场,志愿者刘玫妍以多媒体课件为载体,带领孩子们穿越千年时空,探寻戏曲的起源与发展。从先秦“优孟衣冠”的诙谐典故,到唐代《踏谣娘》的歌舞雏形;从宋代杂剧的市井百态,到元代杂剧“四折一楔子”的成熟体系,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串联起戏曲艺术的璀璨脉络。志愿者结合山西洪洞县元杂剧壁画等文物图片,生动解析戏曲表演中唱、念、做、打的综合性特征,让孩子们惊叹于古人的智慧与创造力。
(图为志愿者刘玫妍做课程引入 刘羽修摄)
贰 · 脸谱识趣:方寸之间藏乾坤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志愿者刘玫妍以耳熟能详的京剧选段为引,深入浅出地讲解脸谱的象征意义与色彩密码。通过对比包拯的“黑色忠耿”、关羽的“红色忠勇”、曹操的“白色奸诈”等经典脸谱,孩子们恍然发现:一张张夸张的面孔竟是古人传递善恶美丑的“视觉密码”。实践环节中,志愿者们手把手指导孩子们绘制专属脸谱。从勾勒眉眼到填涂色彩,孩子们时而凝神构思,时而互相请教,在笔触流转间感受传统艺术的趣味与深意。
(图为志愿者戴齐指导小朋友 刘羽修摄)
叁 · 互动体验:童心巧手传国粹
为增强课堂趣味性,志愿者设计了“脸谱连连看”“角色猜猜猜”等互动游戏。通过展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的经典形象,孩子们争相抢答角色特点与代表剧目,现场气氛热烈非凡。一位小朋友兴奋地举手说道:“原来张飞是黑脸,妈妈说黑色代表勇敢,我要把这张脸谱带回家!”活动尾声,一幅幅色彩斑斓的脸谱作品在展示墙上绽放光彩,志愿者刘玫妍邀请学生分享创作心得,并引导他们思考传统戏曲与现代生活的连接。
(图为志愿者刘玫妍指导小朋友绘制脸谱 刘羽修摄)
结语:以美育人,薪火相传
此次授课以“非遗传承”为纽带,将戏曲艺术的种子播撒在乡村儿童心间。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孩子们不仅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在动手实践中建立起对传统艺术的自豪感。志愿者刘羽修表示:“希望通过这样的课堂,让传统文化不再‘高冷’,而是化作可触可感的艺术体验,真正实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
(图为全体小朋友及部分志愿者合影 刘羽修摄)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杨寒冰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