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要求,2025年7月5日,广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岗彩鹅趣·丰墨客韵”——“羽你乡绘”突击队正式开启暑期三下乡活动暨“百千万工程”实践行动。
这支由青年学子组成的实践团,带着知识与热忱奔赴广州市增城区永宁街岗丰村开展为期14天的实践服务,以专业所长赋能乡村,让客家鹅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镜头定格乡土生机,探寻生态养殖密码
实践首日,队员们来到岗丰村客家鹅养殖基地进行实地初步考察,将镜头对准客家鹅的养殖基地,记录白鹅嬉戏觅食的场景:鹅群聚集在几棵树下,树的叶子呈现出鲜亮的绿色,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面上,给人一种宁静而自然的氛围。鹅们有的站立,有的低头觅食,羽毛主要是白色,部分鹅的羽毛带有灰色调。地面上覆盖着一层细碎的枯叶和泥土,显示出较为自然的养殖环境。
图为团队成员探索客家鹅养殖基地
对话养鹅传承人,解码客家鹅千年基因
为赓续农耕文明血脉,筑牢乡村振兴文化根基,队员们通过对话养鹅传人、见证山地放牧与盐焗古艺,触摸到客家鹅养殖技艺中流淌的族群生存智慧,更在灶火映照的皱纹与鹅群齐鸣的声浪里,解码客家人敬畏自然的千年基因。
图为团队成员与养鹅传人交流
青春足迹踏乡土,实践初心照振兴
在养殖场内,队员跟随讲解员,详细观摩了养殖场的养殖流程。场地周边种植青草或预留放坡地,供鹅群自由觅食青草、昆虫,降低饲料成本的同时提升肉质。同时,部分养殖场利用客家屋的闲置空间,如天井、后院搭建鹅棚,兼顾文化传承与实用。
朱倩瑜同学:“今天是实践的第一天,踏入岗丰村的瞬间,我深刻感受到了乡村振兴的蓬勃生命力。在客家鹅养殖基地,树荫下悠然觅食的鹅群,传承人的悉心讲解都让我大开眼界。这也让我明白,我们要做的不是一只鹅或一个品牌,更是千年来客家人与自然共生的智慧。”
范梦娜同学:“今天第一次来到岗丰村,看到岗丰村这片土地孕育出了充满智慧的客家文化,我既感受到了肩上的责任,也充满了干劲,希望能用所学所长,为客家鹅品牌的推广贡献青春力量,让这份乡土情怀与特色产业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图为突击队到达养殖基地合照
撰稿:刘智炫,郑晓佳
拍摄:骆依翰,郑佳欢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范梦娜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