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海风轻拂。一群来自浙江海洋大学的青年学子,带着问卷、相机和满腔热情,走进舟山的海悦、中洲、金鸡山等社区以及小干岛。他们用脚步丈量民生温度,用笔记录治理细节——从垃圾分类到智慧停车,从老年助餐到儿童之家,在“微治理+共富”的探索中,青年们感受着基层治理的温度,也记录下共同富裕的生动篇章。
在海悦,感受“共治”的暖流
在临城海悦社区的议事厅里,一位居民的话令人印象深刻:“社区治理不仅仅是社区干部的事情,更是我们每一位居民的责任。” 调研团首站走进这里,关注垃圾分类、老年助餐、邻里互助等项目运作。垃圾分类督导员每日巡视楼道,老年食堂志愿者为老人送上热气腾腾的饭菜——这些平凡而温暖的瞬间,汇聚成海悦社区的共治图景。
在中洲,寻找幸福的底色
中洲社区人口不多,却藏着许多故事。停车位紧张、老人生活保障、邻里互助……这些都是居民最关心的事。调研团探访了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停车自治委员会、新老住户互助小组。这里的“银发族”会教年轻人做菜、养花,年轻人则耐心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机。锅勺碰撞声与手机提示音交织在一起,让人情味回到巷子深处。
在金鸡山,看到精细治理的力量
金鸡山社区的“党建+微网格”让治理触角延伸到家家户户。党员带头、居民骨干和志愿者协同,让服务更精准高效。在“儿童之家”,孩子们画画、做手工,家长说这里是“第二个家”。红色物业的创新服务,让居民办事更方便,心更贴近,治理精度与服务温度在这里同频共振。
在小干岛,邂逅产业共富的新风景。
离开居民楼林立的城区,调研团把脚步延伸到了海风更浓的小干岛。东海露营基地的标准化管理,让游客体验更佳,收入反哺公共设施,形成良性循环。夜市共治、潮汐停车、便民照明等举措,让游客与居民共享便利与舒适。调研团还通过问卷收集游客、居民、商户意见,用数据为决策提供支撑。
青春力量,汇入共同富裕的潮涌
从社区到海岛,从垃圾分类到智慧停车,从公益课堂到露营经济,浙江海洋大学“微治星途·屿富新程”调研团用实践丈量基层治理的深度与温度。他们用一份份问卷、一场场座谈,把社区的声音记录下来,也带去青年视角的建议。海风依旧,故事未完。在奔向共同富裕的征程上,青春的足迹,正在一座座海岛间延伸。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