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5日讯(通讯员 罗金枝 杨寒 全显军)邵阳学院乡村振兴促进团王家坪村与当地村名访谈的过程中,听到了关于“王家坪村”那1.5公里的故事。那条搁置多年的“最后1.5公里”泥泞路,今夏在村民挥汗如雨中焕然一新。这场由村书记率先发起的义务修路行动,吸引了全村老少自发参与。邵阳学院乡村振兴促进团深入调研,记录下这场由内而外的乡村变革。
▲图为村名爷爷与团队成员讲起当初修路的故事图
村民热情从何而来?积分制是关键。学院团队访谈发现,村民每次参与修路或献策,劳动便转化为个人积分。这些带着汗水的数字,可在村口“积分超市”兑换生活物资。付出有回响,热情更持,短短数日,百余人次主动加入。
▲图为团队成员了解修路积分制图
“路是给自己修的,积分是锦上添花!”村民质朴的话语道出心声。从“要我干”到“我要干”,王家坪人以铁锹诠释“主人翁”精神。邵阳学院团队则成为这内生力量与乡土智慧的见证者和传播者。
路通,心更通。这1.5公里坦途不仅缩短了村庄与外界的距离,更铺就了一条由村民自觉铺就、共同奔赴的振兴之路——唤醒并依靠村民自身力量,正是乡村走向未来的深层密码。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杨寒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