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工程|“云田耕梦”实践团:科技赋能乡村振兴,非遗传承唤新活力

发布时间:2025-07-05 23:5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郑欣怡   阅读 758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广东科贸职业学院积极响应号召,以科技与文化为双翼,为乡村发展注入强劲动力。6月30日 - 7月2日,周欢欢副教授带领“云田耕梦实践团”走进大坪镇,开展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科技帮扶与三下乡实践活动,书写了一段校地合作、共促发展的动人篇章。

一、聚焦种养产业 赋能大坪农业发展

1、探访肉兔养殖基地

6月30日,“云田耕梦实践团”首站抵达大坪镇的瑶润肉兔养殖基地。一踏入基地,团队成员与基地技术人员围绕肉兔养殖核心技术体系开展专业研讨,从种兔选育的科学配比到饲料配方的精准调控,从疫病防控的关键节点到养殖环境的智能优化,双方在专业视角的碰撞中形成多项技术共识。

交流之余,大家的目光又聚焦到产业链延伸的创新方向上。针对兔肉菜式的推陈出新与肉脯零食的研发突破,实践团成员结合市场调研数据与消费趋势分析,提出了不少颇具创意的构想 。

▲图1团队成员抵达兔子养殖基地指导实践

2、揭秘木耳种植密码

随后,在周欢欢副教授和米老师以及李斌科队长的带领下,实践团来到木耳种植区域。据介绍,木耳种植所用木头的有效期限为一年到一年半,每斤木耳种的采购成本为7元。在木杆选择上,枫树是较为理想的材料,树龄以2 - 3年为宜。

烘干后的木耳市场售价可达60元一斤,大坪镇的木耳具有独特的木头香味、脆爽的口感,以及促进肠胃等多种功效,使其在市场上极具竞争力。可喜的是,当地配备的烹饪机、烘干机、包装机,烘干机一次可处理300 - 400斤农产品,不仅用于木耳烘干,还能满足其他农产品的加工需求,为农产品加工提供了有力保障。

▲图2团队老师与当地政府工作人员商讨木耳发展方向

▲图3大坪镇木耳种植基地。

二、深耕茶饮创新 丰富大坪食产生态

7 月 1 日,“云田耕梦实践团” 聚焦连南特色茶资源开发,制作出冷翠绿茶与柠檬茶两款创新饮品。两款产品均以连南本土绿茶、红茶为基底,通过科学配方设计与多轮工艺调试,有效中和原茶的苦涩感,形成兼具地域特色与适口性的风味体系。

制作过程中,团队成员严格遵循原料配比标准,经过反复口感测试与风味优化,最终实现茶汤醇厚度与香气层次的精准平衡,既保留了连南茶叶的核心风味物质,又赋予产品符合现代消费需求的饮用体验。

产品成型后,实践团邀请相关领导进行品鉴评测。领导们对两款茶饮的创新性与地域特色给予高度认可,认为其在保留本土茶品精髓的同时实现了口感升级,并就产品市场化路径展开初步探讨,为后续销售渠道搭建与品牌推广奠定了基础。

▲图4政府人员品尝团队新制饮品

▲图5团队老师与政府人员共同研讨本地茶叶的发展。

三、深耕文化赋能 焕活瑶绣产业

在探索产业发展的同时,团队也不忘挖掘大坪镇的文化瑰宝。为探寻传统刺绣艺术的传承与创新路径,“云田耕梦实践团”走进牛路水村瑶绣工作坊。在非遗传承人的悉心指导下,队员们系统学习了瑶绣独特的挑花、锁绣、盘绣等传统技法,并亲手实践,在瑶绣布艺上勾勒精美图案。

展厅内,绣娘们将瑶绣与现代生活巧妙融合,创作出的发卡、胸针、香薰挂件等文创产品令人赞叹不已。

围绕瑶绣的未来发展,团队与绣娘们展开深入研讨,提出将瑶绣与汉绣相融合的创新思路,探索针法技艺的突破与重构,让古老的瑶绣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此外,当地老人们亲手绣制寿衣的特殊民俗,更赋予了瑶绣深厚的文化内涵,让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与人文情怀。

▲图6团队成员与绣娘深入学习瑶绣技艺。

▲图7团队成员与资深绣娘共同展示瑶绣十二生肖图。

此次大坪镇之行,广东科贸职业学院“云田耕梦实践团”以科技为笔、以文化为墨,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描绘出浓墨重彩的一笔。未来,校地双方将继续携手前行,深化合作,为大坪镇的发展注入更多活力,共同谱写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郑欣怡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2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