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下午,株洲市茶陵县舲舫乡洮水村的教室里格外热闹,湖南信息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洮茶润梦”三下乡实践团队的志愿者们正为当地学生带来一堂生动且意义非凡的防溺水安全教育课。课后,志愿者们还走进村内的洮水水库,将安全意识延伸到水边,用实际行动为孩子们的夏日安全保驾护航。
“如果此刻你正在水中挣扎,会是什么感受?”课堂伊始,志愿者播放的第一人称溺水模拟视频便抓住了所有学生的注意力。画面中窒息的压迫感、无助的挣扎场景,让孩子们直观体会到溺水的恐怖,也让“生命安全”四个字在他们心中变得沉甸甸。随后,志愿者结合近年来全国多地发生的溺水事故报道,用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案例敲响警钟:“看似平静的水域可能藏着致命陷阱,每年夏天,都有家庭因为溺水事故失去欢笑。”
为了让安全知识更易理解,志愿者们将内容拆解成多个实用模块。他们通过图片和现场讲解,清晰指出村内及周边易发生溺水的危险区域——洮水水库的深水区、村边废弃的池塘、雨后积水的沟壑等都被一一标注。“游泳前不能空腹也不能吃太饱,要做好热身运动,还要有大人全程陪同。”志愿者边演示动作边讲解,孩子们听得认真,不时点头记下要点。
(图为防溺水安全教育课)
“不准私自下水游泳;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在志愿者的带领下,孩子们齐声背诵起防溺水“六不准”。朗朗的童声里,是对规则的敬畏,更是对生命的守护。紧接着,志愿者展示了多种水域警告标识的图片,从“禁止游泳”到“水深危险”,逐一讲解其含义,还通过问答互动检验学习效果,“这个红色圆圈加斜杠的标志是什么意思呀?”“我知道,是不准在这里游泳!”孩子们踊跃举手,课堂气氛愈发活跃。
(图为小朋友背诵防溺水“六不准”)
当讲到同伴溺水如何施救时,志愿者特别强调:“未成年人不能盲目下水救人,要大声呼救、寻找大人帮忙,或者利用身边的竹竿、绳子、塑料瓶等物品施救。”随后播放的心肺复苏教学视频,让孩子们了解到专业急救的基本步骤,虽然暂时无法实操,但“黄金救援时间”“按压位置与力度”等概念已在他们心中留下印象。课程最后,志愿者耐心解答了孩子们的疑问,“如果脚抽筋了怎么办?”“水库边钓鱼危险吗?”一个个问题得到细致回应,安全的种子在问答间悄然生根。
(图为小朋友上台回答问题)
待到下午,课程结束后,志愿者们带着宣传海报和传单来到洮水水库。他们向在岸边散步的村民分发资料,重点提醒家长要看护好小孩,不要让孩子独自在水边玩耍;遇到他人溺水要科学施救,切勿冲动行事。水库边的警示牌旁,志愿者们还细心检查了标识是否清晰,并用红漆对模糊的字迹进行了修补。
(图为志愿者进行防溺水传单发放宣讲)
防溺水教育是暑期安全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在洮水村这样临近水库的村庄,更要让孩子们将安全知识牢记于心。接下来,团队还将通过绘画、情景剧等形式,持续开展防溺水宣传活动,用爱心与责任为孩子们筑起一道坚实的安全防线。
(图为水库宣传防溺水活动现场)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黄钢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