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服务里的成长拼图

发布时间:2025-08-20 23:5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向海鑫   阅读 2.4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19日讯(通讯员 向海鑫)7月9日,曲阜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永钚言弃社会实践队在曲阜耕天下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展服务。从晨光熹微到暮色四合,课业辅导的专注、手工课堂的欢闹,拼出社区暑期最生动的成长图景。

课业辅导:专属“任务单”里的求知日常

“老师,这是我妈妈给我写的作业,今天要做完两页口算和一篇看图写话。”刚到教室,二年级的小雨就举着一张写满字的便签纸跑过来,纸上用铅笔列着三项任务,字迹工整。旁边的男孩也掏出一个小本子,封面上写着“暑期作业进度表”,今天的格子里填着“数学练习册P15-16、背诵古诗两首”。

队员们很快发现,每个孩子手里都有类似的“任务单”——有的写在作业本封面,有的记在便签上,还有的家长直接在作业册封皮贴了张时间表。“老师,我妈妈说今天必须把英语单词抄完,不然晚上不让我看动画片。”四年级的小宇晃了晃手里的单词本,封面上贴着妈妈画的笑脸贴纸。

了解清楚每个孩子的当日任务后,队员们开始行动。一个队员对照小雨的便签纸,先帮她理清顺序:“我们先做口算,再背古诗,最后写看图写话,好不好?”他发现小雨的口算总在进位加法出错,便拿出十根小木棒:“你看,9加5不够的话,就把5分成1和4,9加1等于10,再加4就是14啦。”小雨跟着摆木棒,错题渐渐少了。

另一头,一个队员专注辅导初一升初二学生的数学作业。面对几何证明题,她引导学生画辅助线、找全等三角形,“把复杂图形拆解,就像拼拼图”;讲解函数题时,梳理“列表、描点、连线”步骤,搭建解题框架。

辅导中,“任务清单”是成长轨迹。有孩子弄丢清单,队员们引导回忆、灵活调整;完成任务的孩子举着清单欢呼,满是成就感。当低年级孩子递上写满好词的读书笔记,当高年级学生用新方法解出难题,知识传递的同时,坚持探索的种子悄然播撒。

▲图为实践队员为学生辅导功课

手工课堂:扭扭棒的创意冒险

午后,彩色扭扭棒铺满课桌,成了新“任务道具”。讲台上,一个队员展示的鲜花戒指、小眼镜刚亮相,就点燃孩子们的创意火花。初一女生看着步骤黑板,默默拿起扭扭棒,手指灵活穿梭,给花茎加了小弯钩;低年级孩子跟着“弯圆环、缠花茎、做花瓣”的步骤,把扭扭棒变成歪扭却可爱的作品。

制作时,“任务感”让创意更有趣。女孩做不好花瓣急得发呆,队员拆分成“弯弧形、固定花茎”小任务,帮她突破瓶颈;男孩的雏菊花瓣剪短,队员添“嫩叶”,让作品成了“刚发芽的小花”。当最后一个孩子举起缀着小雏菊的扭扭棒,夕阳照进教室,孩子们举着作品欢呼,像完成了一场创意冒险。

▲图为实践队员帮助学生完成手工作品

暮色回响:成长的双向奔赴

傍晚整理教室,散落的任务单、打勾的清单、扭扭棒作品,见证成长。队员们发现,读错拼音的孩子教同学拧扭扭棒,初一学生主动帮忙收材料,还感慨“数学题好像没那么难了”。这些细节,让实践有了温度——孩子在完成任务中成长,队员在守护陪伴中收获。

暮色中,队员们锁上“青年之家”的门,身后的教室,仿佛还回荡着孩子们的笑声、讲解题目的轻声。这一天,永钚言弃社会实践队用耐心解码“任务单”,用创意点亮手工课,在社区服务的拼图上,拼出青春与成长的双向奔赴,也让这个夏日,因知识与陪伴,变得格外生动。

▲图为实践队员与学生们的合照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向海鑫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8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