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泽人居治理新篇,共启茅塘产业兴程——广东海洋大学北江画语突击队走进英德市大湾镇茅塘村赋能乡村振兴特色路径

发布时间:2025-08-21 00:05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李雯媛   阅读 2.5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近日,广东海洋大学北江画语突击队前往清远市英德市大湾镇茅塘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暨“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队员们走进茅塘村各村小组,对话当地基层干部,躬身于大湾镇土地,倾听当地群众关于乡村人居治理及产业发展的心声,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团队通过实地走访调研的形式,为大湾镇茅塘村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用青春汗水绘就茅塘村“百千万工程”的新篇章。


一、一席一谈聚合力,校地共建话振兴

“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首日,实践团抵达大湾镇茅塘村,与当地村干部举行座谈会,村委副书记陈玉梅、村计生专干陈炳权及广东海洋大学北江画语突击队全员参加。座谈会上,村干部以详实数据与鲜活案例立体呈现茅塘村村情,还提到当地人居环境治理人民的参与度不高、村内相关领域资源短缺,受过高等教育人才外流情况严重等问题,急需外部力量注入新思路、新资源,以激发村庄发展的内生动力,破解当前面临的诸多困境。

▲图为与茅塘村村干部交流

▲图为团与茅塘村村干部合影

访谈结束后,调研小组随即有序深入各村小组,正式开启田野调查工作。队员们秉持着务实负责的态度,凭借自身扎实的专业功底,有条不紊地推进各项调查任务,为后续实践工作的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一访一策谋新篇,共助乡村产业兴  

为更深入了解茅塘村发展现状,以推动当地产业发展,实践团以“入户走访+田野体验+问卷普查”三维联动模式深入各村小组开展乡村调研工作。首站,队员们走进阡陌纵横的乡间,与黎屋组村长黎东球、合作社工作人员等关键人物进行深度访谈。

▲图为实践团成员实地体验当地产业

通过访谈,队员们了解到黎村长凭借着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农业发展的敏锐洞察,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发展当地特色农产品产业,且通过规模化种植,合作社实现了生产成本的降低和生产效率的提升,同时黎村长积极拓展销售渠道,为合作社找到了稳定的销路。这种“特色种植 + 渠道拓展”的模式,他带领合作社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黎村长进行访谈

同时,他还提到村民们对新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存在抵触情绪、当地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资金短缺问题、乡村劳动力不足、产业单一和农业过度依赖自然条件等一系列问题。对此,实践团提出一系列举措,包括当地可完善基础设施以推动文旅产业发展、发挥数字经济引擎助力乡村产业联动发展;未来将实施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工程;并通过电商直播方式推广乡村特色品牌,带动乡村经济发展;为保障乡村发展资金充足,未来将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实践团将持续关注乡村发展动态,用青春和智慧助力乡村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产业振兴之路。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黎村长合影

三、一访一查探村貌,多维施策启新程

为深入了解本村发展现状并精准定位核心问题,调研组采用实地访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系统性调研。前期队员们与村干部进行了深度访谈,设计了围绕乡村振兴、经济、政策、人才等多个维度展开的调查问卷,面向村民发放并回收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110份。

▲图为实践团成员向村民进行问卷调查

问卷分析结果显示茅塘村在乡村振兴中面临诸多挑战:政策支持层面,37.3%的村民认为政策支持不足,87.2%的村民认为政策支持力度“一般”及以下,且政府支持力度有待提升,政策落地与考核建设也不足;经济发展方面,72次被提及产业结构单一,存在同质化竞争严重问题,46.4%的村民认为资金支持最紧缺,资金支持力度不够;人才建设上,70%的村民认为人才总量不足,46.4%的村民认为培养无针对性,人才队伍建设难以满足需求,复合创新型人才发展受限;文化领域,仅6.5%的村民熟知特色文化,村民对文化资源认知有限,民俗文化传承不到位;旅游开发程度低,52.7%的村民如此认为,且规划待完善;治理方面,村民期待强化规则资金保障和完善治理体系,同时产业还存在产业链联动不足等问题 。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村民合影

茅塘村振兴需多管齐下:在政策层面,需完善补偿机制并强化跨部门协作;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方面,要着力优化工作环境、丰富内容载体以及健全相关制度;旅游发展上,应完善基础设施、深入挖掘地方文化以丰富旅游产品,同时提升服务质量并加强推广;人才培养领域,要开设乡村特色课程并引进紧缺人才;产业发展中,要借助数字引擎作用、利用电商直播推广乡村特色品牌;保障措施上,需构建协同治理体系,完善规则与资金保障,搭建科技服务平台、健全监督机制,并通过实施“归雁工程”实现人才引育。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村中走访调研


四、茅塘之行悟乡情,青春共筑乡村梦

此次茅塘村之行,对于北江画语突击队的每一位队员来说,无疑是一次深刻且意义非凡的成长历练。在这片满载希望的乡村土地上,队员们既目睹了发展的困境,也捕捉到了破局的曙光;既感受到了村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也体会到了基层干部推动乡村振兴的坚定决心。

▲图为实践团合影

乡村振兴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持之以恒的投入、脚踏实地的努力以及多方协同的合力。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肩负时代赋予的使命与责任,有义务也有能力为乡村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此次实践中提出的建议和举措,是结合专业知识与实地调研的初步探索,期待能为茅塘村的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展望未来,北江画语突击队队员将带着这份宝贵经历和深刻感悟,持续关注乡村动态,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同时,也期待更多青年学子投身乡村振兴事业,以青春之笔,共同绘就乡村发展的壮丽画卷,助力乡村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撰稿:李雯媛  图片:陈文滔 赖慧楠)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雯媛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8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