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阳春市围绕当地春砂仁的产区优势,以春砂仁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平台,春砂仁的生产加工、产品研发、品牌建设、三产融合等方面得到了长足发展。
为深入探索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广东海洋大学“砂韵兴乡”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于2025年7月10日至17日奔赴阳春市春城街道蟠龙村,围绕当地特色药材春砂仁产业开展调研。团队通过干部座谈、参观博物馆、市场调研、对话传承人等形式,聚焦春砂仁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深入挖掘春砂仁的文化底蕴与产业现状,为南药瑰宝的传承与创新注入青春力量。
七月十日下午三时整,此刻,天虽乌蒙,但仍有光亮,舟车劳顿,也难掩斗志昂扬!冒着连绵的阴雨,团队来到了陈仁山在《药物出产辩》明确指出的砂仁“产广东阳春为最,以蟠龙山为第一”的蟠龙村。
(蟠龙村大合照)
跨越千年的叶底“黄金”
广东省阳春市春砂仁已有1300多年的种植历史, 以其优良的品质享誉海内外。其核心产区位于阳春市春城街道蟠龙村的金花坑地区。1990年前,阳春市春砂仁的种植面积处于全国首位。2004年,阳春市被评为“中国春砂仁之都”; 2005 年,阳春春砂仁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18年,阳春市春砂仁产业园入选广东省第二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春砂仁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2023年,阳春市春砂仁的种植面积已超过 6000 hm2,是2017年的4倍多,展现了阳春市春砂仁产业的强劲复苏和蓬勃发展。
(观察春砂仁鲜果)
(树底下的春砂仁鲜果)
长期以来,阳春市春砂仁种植以小农户为主,二三产业相对较弱。自创建产业园以来,阳春市把扩大产业规模作为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引进了10多家企业,通过二三产业的发展推动第一产业的增长,从而有效提升了阳春市春砂仁的产业化、规模化和组织化水平。
以产业园为依托,通过引进和扶持加工企业,加大科研投入,阳春市春砂仁产业正向精深加工领域迈进,开发出多样化的产品,不仅丰富了春砂仁衍生品的品类,也显著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为春砂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具体而言,阳春市已经开发出了春砂仁蜜、春砂仁酒、春砂仁软糖、春砂仁茶等一系列产品,不仅延伸了春砂仁产业链,也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春砂仁酒)
(参观金花坑春砂仁加工工厂)
基于以上了解,为进一步推进春砂仁的发展,团队积极提出设计科普小卡加大宣传、设计IP形象、进一步研发深加工产品等有效方案。同时据村书记介绍,依托阳江高铁站开通的契机,蟠龙村正全力推进“康养谷”项目,计划整合春砂仁种植体验、中药文化民宿、同仁堂合作药膳馆及特色小吃街,以文旅带动产业振兴。广东海洋大学赵慧妍老师现场响应,向当地发出了与高校产学研合作意向。
实践跳出瓶颈,创新引领破局
近年来,尽管通过产业园的建设,春砂仁产业的组织化程度有所提升,但以小农户零散种植为主的生产模式并未得到根本改变。在合作社方面,目前阳春产区以春砂仁为主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约有15家,但大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主要功能是统购、统销,生产活动依然以家庭为单位,整体的组织管理水平不高。
农业产业要高质量发展,文化赋能、品牌强农是必经之路。对农业类品牌而言,区域品牌价值是核心竞争力。从打造春砂仁区域公用品牌的角度,可将岭南饮食文化、中医文化融入到产品包装和宣传推广的方方面面。在品牌标识、包装设计和品牌形象等方面进行创新,以此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激发消费者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产生共鸣,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从而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春砂仁系列产品)
基于此理论依据,团队大胆构想“春砂仁+新式茶饮”,提出“春砂仁爆珠奶茶”,提取春砂仁其中的有效成分制成爆珠,以“温补不燥”的卖点,增强地域品牌知名度。团队成员还依据古法炮制、蟠龙村景色等设计了科普小卡,设计创意产品包装,为传统药材增添时尚魅力,要让春砂仁从‘药柜’走进‘生活’,从‘长辈专属’变为‘全民养生选择’。
(春砂仁创新研发中)
砂韵情牵,启程兴乡,春砂仁这味 “黄金药材”,既是大自然慷慨的馈赠,也是一代代农人以辛勤汗水培育的文化瑰宝。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洪流中,传统与现代的交融正孕育着全新机遇:文旅融合拓展了消费新场景,科技赋能攻克了生产中的诸多难题,青年力量则为产业注入了创新活力。团队承诺,将持续关注春砂仁产业的发展动态,通过学术研究、文创开发、宣传推广等多种途径,助力这缕跨越千年的药香,能够在新时代焕发光彩,让蟠龙村的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乡村振兴的 “金山银山”,在具体实践中镌刻下充实而富价值的青春足迹。
(撰文:王子杰 江圣宇 曾梓欣 黄小玲 魏凯乐 郭媛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子杰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