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19日讯(通讯员 向海鑫)为丰富乡村儿童的暑期生活,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曲阜师范大学永钚言弃实践队于2025年7月15日,走进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时装街道耕田下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展了"分享趣味故事,培养阅读兴趣"主题实践活动。实践队员通过趣味故事分享、阅读方法指导、绘本创作等形式,让社区儿童感受阅读的魅力。
前期准备:精选书籍,制定方案
实践伊始,实践队在出发前做了充分准备,首先联系社区准备好相关阅读书籍,与此同时制定好活动流程、奖励方式等前期准备。队员们从社区书架精选了适合7-12岁儿童阅读的童话书、科普绘本、历史故事等书籍,内容涵盖自然科学、传统文化、成长励志等多个领域。同时,通过通过前几天实践反馈,了解到孩子们普遍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缺乏阅读方法等问题,因此在阅读过程中安排实践队员穿插在学生之间,引导阅读,并安排实践队员巡视检查,及时对走神孩子提醒并多加关注,确保阅读活动顺利进行。
▲图为实践队员与同学们一起阅读
趣味分享:让故事活起来
7月15日下午,耕田下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教室里传来阵阵笑声。实践队员袭祥菲正声情并茂地讲述《简爱》的故事,通过讲述女主角简爱的一生的爱恨情仇,最终成为一名独立的女性,告诉小朋友们要学会独立,爱他人之前要先学会爱自己。当讲到伯爵与简爱相遇的片段后,袭祥菲提问多名同学上台,分别提问简爱是一位怎样的人。除了经典童话,实践队员范瑜婕还带来了《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为什么要建造鹦鹉螺号?如果是你,会选择探索哪个海洋角落?"一连串的问题让孩子们纷纷举手发言。孩子们发散自己的思维,积极回答实践队员提出的问题。
▲图为实践队员提问分享内容
方法指导:播撒阅读种子
针对部分孩子 "不爱读、不会读" 的问题,实践队专门开设了阅读方法小课堂。实践队员段豪杰采用 "提问法" 引导孩子们深度思考,通过刚才一位小朋友分享的《海底两万里》并提问:"大家还记得尼摩船长驾驶鹦鹉螺号在海底穿行的场景吗?有没有人想过,他为什么要耗费毕生精力建造这样一艘神奇的潜艇?如果你拥有这么大的一艘潜艇,那你想去往哪里呢?"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分享完成后提问:"海伦・凯勒从小又盲又聋又哑,为什么她最渴望的是获得三天光明?如果现在给你这样的机会,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你会怎样度过?"孩子们积极举手,踊跃发言,回答所提出的问题,分享过程中,孩子们逐渐从被动倾听转为主动思考。
本次阅读分享课成果显著,阅读兴趣在孩子们心中悄然萌发,活动期间,实践队员发现孩子们的变化十分明显。起初只有少数几个孩子愿意主动发言,到后期几乎每个孩子都能积极参与互动,一些孩子甚至每个问题都会举手。此次实践活动,不仅为社区儿童带去了优质的阅读资源,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热爱阅读的种子,更是让孩子们明白耐心去完成一件事情是多么的难能可贵。看到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实践队员深刻体会到阅读推广的意义。未来,实践队员们会积累类似的活动经验,为社区孩子们提供长期的阅读指导支持。(通讯员:向海鑫)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向海鑫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