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聚力育新苗,知识扬帆启远航——武昌理工学院第十九届“大手牵小手”星火传薪恩施助学志愿服务队开展自然天气知识科普课程

发布时间:2025-08-20 23:1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余颖   阅读 2.3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志愿服务

武昌理工学院第十九届“大手牵小手”星火传薪恩施助学志愿服务队在建始县景阳镇革塘坝社区开展了以“天气现象”为主题的科普课程。这场融合趣味与知识的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在互动中探索自然科学,也让志愿者们以青春之力践行教育帮扶的初心。

本次课程由志愿服务队殷远璋老师负责。课程伊始,殷老师将“天气”这一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转化为生动的课堂内容,从“什么是天气”的基础概念切入,用图片展示大气环流的动态过程,结合恩施当地多山地气候的特点,讲解气温、气压、湿度等气象要素的相互作用。针对孩子们对风雨雷电的好奇,殷老师设计了“猜谜语识天气”环节——“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水里看不见”的谜语刚出,便有孩子抢答“是小雨”,课堂上瞬间响起欢快的笑声。

为了让抽象的气象知识变得可触可感,殷老师重点解析了不同天气现象的特征,通过视频展示风速仪模型演示台风(11级风,风速28.5-32.6m/s)与大风(8级风,风速17.2-20.7m/s)的区别:通过对比小雨(1小时降雨量<2.5毫米)与大雨(1小时降雨量9.0-16.9毫米)的量级差异;视频中用透明容器模拟雾霾形成,直观展现近地层悬浮颗粒物的集合状态。孩子们在殷老师的指导下,用彩纸剪出太阳、云朵、雨滴等图案,设计出属于自己的天气符号,将科学认知融入创意表达。

除了理论讲解,殷老师还科普了一些基本的自然天气知识:晴天35℃时讨论晾晒衣物的最佳时机,雷阵雨32℃时分析雨水对空气的净化作用,阴天24℃时思考室内活动的安排。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殷老师还举例了“蚂蚁搬家预示大雨”“蜘蛛张网说明天转晴”等天气谚语,让孩子们理解动植物行为与气象变化的关联,感受传统智慧与现代科学的呼应。

课程结束之后,记者采访到殷远璋老师,他说道:“我们希望通过天气这个切入点,让孩子们学会观察生活、探索未知。恩施的天气多样,本身就是最好的教材,本次课程是为了让更多乡村孩子能在自然科学的启蒙中打开视野。”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余颖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7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