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调研启程:为何出发?—— 聚焦金沙湾文旅融合,倾听民声商意
本次调研由岭南师范学院“红星启智”突击队发起,旨在深入了解金沙湾及其周边区域的文旅发展现状,通过收集游客与商家的真实反馈,为区域 “以文化促经济” 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调研聚焦两大核心对象:来访游客与本地商家,覆盖消费习惯、文化感知、经营需求等多维度内容,采用纸质问卷与线上二维码问卷结合的方式,力求数据全面、真实。
图为岭南师范学院“红星启智”突击队叶晓茵调研现场 张锦威 拍摄
二、调研纪实:一日行程里的坚持与温度
(1)时间线:从海滨到商场的全场景覆盖
上午,岭南师范学院“红星启智”突击队成员在金沙湾附近区域开展调研,重点面向海滨游览的游客,收集其对街区历史文化元素的体验与消费反馈;
中午至下午,调研阵地转移至金沙湾商场,针对商场内的游客及驻场商家进行问卷发放,补充商业场景下的调研数据。
(2)调研瞬间:文明前行,屡败屡战显担当
调研过程中,队员们始终以文明礼貌的态度与受访者沟通。面对部分游客的婉拒、商家的忙碌,大家不气馁、不急躁,耐心说明自己的调研目的 —— 有队员为了让一位商家理解问卷内容,主动用通俗语言解读问题;有队员在烈日下坚持完成最后一份纸质问卷,只为让数据更完整。这份坚持,让调研不仅是数据的收集,更成为团队成长的见证。
三、数据透视:游客与商家的 “心声图谱”
(1)游客视角:年轻群体为主力,文化吸引力初显
年龄与来源:受访者中 18-25 岁占比 37.78%,26-40 岁占比 28.89%,以年轻群体为主;本地及湛江周边居民占 84.45%,外来游客开发空间待拓展。
消费与文化感知:近七成游客对金沙湾历史文化特色(如建筑、民俗)有一定了解,60%认为文化元素对消费意愿有 “极大” 或 “较大” 影响;但消费多集中在500元以下(占比85.55%),文化类消费(文创、体验项目)占比仍较低,且 60%认为文化类消费价格偏高。
核心诉求:80%希望提升文化元素可见性(如增加历史介绍),77.78% 期待更多文化类消费项目,反映出文化展示与消费场景的完善是当务之急。
图为岭南师范学院“红星启智”突击队邓嘉恩调研现场 张锦威 拍摄
(2)商家视角:中小微为主力,文旅融合成共识
结构特征:文创 / 手作类商家占比 33.33%,零售 26.67%,餐饮 20%,以中小微经营体为主(40% 员工≤5 人,33.33% 为 6-10 人),经营年限 1-3 年的占 60%,处于快速成长期。
文旅实践:超七成商家已融入或计划融入本地文化元素(33.33% 大量使用,40% 少量点缀),但仅 6.67% 认为文化元素 “明显提升” 营业额,效果分化明显,需探索更精准的转化路径。
政策与期待:商家最关注 “停车与交通改善”(80% 权重)、“文化节事活动举办”(60%);对未来 2 年营业额增速预期整体乐观,33.33%预计增长 10-30%,20% 预计增长超 30%。
图为岭南师范学院“红星启智”突击队余颖辉调研现场 张锦威 拍摄
四、调研感悟:数据背后的思考与展望
一天的调研,不仅让我们看到了金沙湾文旅发展的潜力 —— 年轻群体的高关注度、商家对文化融合的积极尝试,更让我们意识到待解的课题:如何让文化元素从 “点缀” 变为 “引擎”?如何平衡本地需求与外来游客体验?
红星启智突击队将持续整理分析调研数据,期待为金沙湾文旅发展提供更具体的建议。这场调研,是结束,更是为了更好出发 —— 让金沙湾的文化之美,真正转化为发展之力。
图为岭南师范学院“红星启智”突击队张锦威调研现场 胡新茸 拍摄
(通讯员 张锦威 )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贺诗媛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