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4日,“语同音·心同行·业同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深入喀什地区巴楚县阿瓦提镇1村、2村、3村、4村,以实地调研与精准培训双轮驱动,为边疆乡村语言振兴注入动能。
在村委会进行干部访谈环节,实践团紧紧围绕普通话学习机制、应用场景及推广难点展开深度对话。据各村支书介绍,当地已构建“夜校+自学”常态化学习体系:每周五日、每晚两小时的普通话夜校已成村民“文化充电站”,从农牧民到村干部均形成“主动学、带头用”的良好氛围。这种内生动力源自对语言赋能发展的深刻认知——掌握国家通用语言不仅是沟通工具升级,更是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枢纽。
调研团队走进农户庭院与棉田地头,构建起全龄段语言生态图谱:不管是六岁学童用普通话交流,还是九旬退休干部用国语讲解惠民政策,不同代际的语言实践折射出国家通用语言在边疆的深度扎根。在1村2村的夜校课堂与3村、4村的文化活动室中,实践团使用“场景教学法”,围绕身农事、农务等高频场景开展互动训练,让村民们通过观察日常照片去学习国语,现场的学习热情高涨,成效显著。
本次实践不仅是对实践团工作的阶段性检验,更是对“推普+乡村振兴”模式的深度探索。推广国家通用语言不是简单的语言教学,而是以语言为桥,打通农牧民与政策、技术、市场的连接通道。它让天山南麓的乡村能更好吸收发展养分,使普通话成为村民读懂政策文件的“放大镜”、学习农技知识的“教科书”、对接外部市场的“通行证”,为边疆乡村振兴注入可持续的文化动能。
(文/李显炜 向美慧 摄/刘燚 吴彬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显炜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