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资源广调研,爱国教育新探路

发布时间:2025-02-19 22:26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梁艺容 刘思思 冯艳子 钟欣 叶彦椿 刘羿   阅读 8.0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为了深入探索抗战资源融入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新路径,凝红铸教团队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工作。他们紧密结合校内外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不仅致力于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更从这段光辉的历史中汲取智慧与力量。通过实地调研、交流访谈,他们创新爱国主义教育方式,将抗战资源与学生教育要求相结合,为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内涵。

追忆“红房”旧事赓续不息文脉

在桂林解放西路到榕荫路转角处,有一座造型独特的“红房子”,它便是经历战火纷飞,见证文化复兴的广西省立艺术馆。作为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一批进步文化人士汇集桂林所设立的艺术机构,广西省立艺术馆被誉为“中国戏剧史上的第一座伟大建筑”。在战火纷飞的特殊年代,广西省立艺术馆也成为了抗战文艺工作者的大本营,是抗日战争时期进步力量的文化聚焦点,也是当时桂林文化城的文化坐标。

2025年1月22日上午,凝红铸教实践团队抵达广西省立艺术馆。团队成员认真参观艺术馆的建筑设计和陈列的物品,并阅读文字说明,回顾历史与戏剧的碰撞。在参观过程中,团队成员们还对前往艺术馆参观的游客进行了随机访谈。其中,一位游客分享了自己的独特经历:原本只是被这座建筑的美貌所吸引并前来拍照打卡,却意外地被艺术馆背后的历史与文化所深深打动。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诠释了参观艺术馆的重要性和意义,为团队探究抗战资源融入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新路径提供借鉴。与此同时,团队成员们还与艺术馆的保安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回顾了艺术馆的重建历史与背后故事。保安向团队成员们介绍到,每年桂林文化节的开幕式依旧在广西省立艺术馆隆重召开,这不仅是桂林文化城的一大盛事,更是对历史和文化的传承与尊重。

图为广西省立艺术馆内部展览图片。刘思思供图

铭记“简史”华章,凝聚青年力量

2025年1月25日下午,凝红铸教实践团队抵达广西师范大学中国共产党简史馆。这座简史馆犹如一部鲜活的党史教科书,记录着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壮大的光辉历程,彰显着党的伟大精神和崇高理想。团队成员们跟随讲解员的脚步,缓缓步入展厅。展览以“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为主题,精心设计出3个展览模块,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成就为重要内容和发展脉络,充分运用多媒体科技展示手段,全方位展示党团结带领人民在百年奋斗中建立的伟大功业。展厅内,讲解员以一幅幅历史照片、一件件珍贵文物、一段段生动视频详细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从党的初创时期到抗日战争,从解放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再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每一个历史节点都凝聚着党的智慧和力量。

图为广西师范大学中国共产党简史馆讲解员为团队成员讲解。刘思思供图

参观结束后,团队对讲解员进行了深入采访。讲解员分享了自己对于爱国主义教育的独特见解和宝贵经验。她强调,作为讲解员首先要讲明白相关历史事件,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其次要梳理清楚整个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历史认知体系,纠正他们的误解和偏见。对于现代年轻人的爱国主义教育特点,讲解员提出了创新性的教育建议。她表示,短视频、微电影、动画等多种形式,更加贴近年轻人的生活,可以使爱国主义教育更加生动和吸引年轻人。同时,爱国主义教育仅仅靠理论灌输是狭隘的,还需要依靠实践活动的开展。例如,高校通过组织社会实践活动,以知行合一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在实际参与中增强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实地考察红色文化资源,凝红铸教实践团队不仅深刻感受到了红色文化的厚重与深远,更在实地考察与深入交流中,为抗战资源融入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新路径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未来,凝红铸教团队将继续致力于抗战资源的传承与创新,为新时代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贡献更多的青年智慧。(通讯员 梁艺容 刘思思 冯艳子 钟欣 叶彦椿 刘羿)

图为团队成员在广西师范大学中国共产党简史馆合影。刘思思供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思思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9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