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发掘—发展:人文学院服务地方的实践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4-10-08 22:50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杨惠淳 吴圆月 姚南平   阅读 11.6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综合资讯

大学生云报10月7月讯(杨惠淳 吴圆月 姚南平)赓续前行,奋楫扬帆。吉首大学人文学院湘稀故事团队继续与石栏镇政府子腊贡米专班小组、州乡村振兴局驻子腊村工作队进行子腊贡米产业发展的探讨,期望通过进一步的实地调研来把脉产业发展瓶颈,为人民增收和区域发展的特色产业提供更好的发展思路。

图为吉首大学人文学院与花垣县石栏镇人民政府工作人员进行子腊贡米产业发展的探讨乜娅莉摄

谁能想到,享誉苗疆内外的“子腊贡米”曾经被历史的尘埃湮没?“子腊贡米”能焕发生机、迎来蜕变,说到底离不开吉首大学、地方政府、村民以及社会各界的通力合作。最初的合作是在2016年的6月,吉首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暑期研习营派出18人的博士硕士研究团队入驻子腊村,对子腊村开展了较全面的基础调研。2016年11月,杨庭硕教授带领13人博士硕士生团队实地调研子腊贡米。2017年1月,历史与文化学院将子腊村正式挂牌为生态扶贫博士项目田野点。随后,该院农遗团队受花垣县人民政府委托开展农业文化遗产调研,邀请知名专家指导农遗保护与发展工作,陈茜博士在杨庭硕、罗康隆、瞿州莲、暨爱民、邵侃等专家指导下撰写申报材料,最终合力为湘西州拿下了第一块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金字招牌。

由此,2017年6月28日,“子腊贡米”正式成为第四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子腊贡米”终于不单单只是一个符号,终于成为文化品牌。2019年,罗康隆教授率领团队到这里进行实地考察,并对它的知识体系进一步梳理。2019年,吴合显副教授作为三区人才来协助发掘子腊贡米文化。2020年至今,陈茜博士作为湘西州委组织部的科技特派员联系子腊村,助力子腊村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助力。陈茜博士带领“湘稀故事”“金穗创益”等大学生团队,长期指导这个田野点的精准扶贫以及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发掘工作。2022年09月13日,邀请吉首大学杨庭硕教授为子腊贡米生态种植技术推广传经送宝。

图为湘西州乡村振兴局长、党组书记杨进与吉首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党委书记瞿州莲交流乡村振兴思路范佳兴摄

图为杨庭硕教授向子腊乡民讲解子腊贡米的发展路径

2019年以来,吉首大学人文学院组织带领大学生团队30多次,累计230余人参加子腊贡米文化挖掘。吉首大学人文学院邀请湖南农业大学吴厚雄教授等专家和农遗团队指导,开展专题调研和宣讲指导。“湘稀故事”“金穗创益”等团队开展了4年武陵山区珍贵老谷种的收集和活态保护。通过累计17次的培训和宣讲会,促进村民用多种生态种植技术替代化肥、农药和除草剂。大学生团队为子腊贡米发挥创造力,2020年对产品进行包装设计和申请外观专利。对子腊贡米相关事件进行30多篇报道宣传。2023年-2024年,协助“子腊贡米”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经过各方努力,终于完成了“子腊贡米”从符号到绿色文化品牌的完美蜕变。吉首大学人文学院农业文化遗产团队精心策划,交上了一份服务地方的有效答卷。

图为吉首大学师生调研 杨惠淳摄

图为“湘稀故事”农业文化遗产调研团队入驻子腊村 邓洁摄

八年来,吉首大学人文学院的师生们不仅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是在实际行动中践行了高校的社会责任。人文学院有效地支持了子腊贡米这一农业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下一步,将深化与子腊村的合作,坚持不懈探索更多有益于地方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模式。通过教育的力量和技术的支持,加快激活乡村经济活力的步伐,进一步提升子腊贡米的品牌价值,并为乡村振兴战略贡献学界的智慧和青年的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杨惠淳    责编:赵洋 + 投诉举报

483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