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10月8日讯 (通讯员:吴圆月 姚南平 杨惠淳)在湘西子腊村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可遇满斗金,难得子腊米。”子腊贡米是当地数百年来引以为傲的特色农业产品。此米色泽晶莹,口感软糯,品质优良,是不可多得的人间“珍宝”。
虽然子腊米在清代乾嘉年间就已成为皇室贡品,长期享有盛誉。但是,在外来高产稻种和种植理念的冲击下,子腊贡米农业文化遗产于21世纪初已濒临传承断代的危机。直至2016年,吉首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的研究团队偶然发现子腊贡米的悠久历史并深入挖掘,与驻村工作队共同探讨“稻鱼鸭鸟蛙”的生态循环发展模式,子腊贡米这才重获关注,获得复兴发展的历史机遇。2024年10月5日,吉首大学人文学院“湘稀故事”“金穗创益”等团队满怀憧憬,再次踏上了传承和发展“子腊贡米”农遗产业之路,前往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石栏镇子腊村考察。在政府子腊贡米专班小组和当地驻村工作队的热情带领下,进一步了解“子腊贡米”的发展状况。
图为吉首大图学人文学院“湘稀故事”“金穗创益”等团队正在向子腊村驻村工作队了解子腊贡米产业的发展状况。
在花垣县石栏镇子腊村人民政府子腊贡米产业发展专班沈博云的介绍下得知,一直以来,子腊村秉持着“在保护中利用,在发展中传承”的理念,在保护珍贵老谷种的前提下,精细加工,严格筛选,对子腊贡米的生产过程严格把控,坚持以传统生态技术方式种植,追求零污染的有机生态效益,通过层层管控确保稻米品质。
图为子腊村稻田景象。 赵颖倩摄
谈到子腊贡米产业发展时,沈博云认为单靠提升稻米品质远远不够,重点还要扩大产品宣传力度和拓宽产品销售渠道。在品牌建设上,子腊村着力打造特色品牌,深入挖掘“子腊贡米”的文化内涵,将特色文化融入现代化包装之中,凸显深厚的文化底蕴。经过多年探索,子腊村成功探索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联合销售途径。在线上,子腊村结合自身的天然优势和经济实力,已同三家电商平台达成协议,同时不断向各大社交媒体进军,以望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拓宽子腊贡米的销路。同时,在线下,尽力同全国各地市场达成共识,以同实体店合作的方式将子腊贡米销售出去。在多方共同宣传下,子腊贡米已经走出销售低迷的发展困境,走向了更广阔、更高端的市场。
图为子腊贡米的包装。 吴圆月摄
在当地政府、驻村工作队和村民的辛勤耕耘以及吉首大学人文学院“湘稀故事”“金穗创益”等团队的长期服务下,子腊村终于迎来了“春天”。截至今天,子腊村核心保护稻田面积达1300亩,沿河辐射受益面积有望达到7000亩;在产量上,子腊村的普通大米亩产可达700斤,珍稀老古种亩产为210斤;子腊贡米的采购价格也从2016年的1.4元上涨到现在的2.3元,大大促进了村民增收,给村民带来福祉,使得子腊贡米真正成为带领村民发财致富的特色农业产业。通过各方多年苦心经营与宣传,“稻鱼鸭鸟蛙”等绿色共生观念也逐渐复兴,将子腊村打造成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特色人文环境。
图为子腊村稻田一角。 吴圆月摄
沈博云表示,在未来,子腊村将继续携手各方,以坚持不懈和开拓进取的精神,探索和拓宽销售发展模式,努力争取国家有机食品认证,让“子腊贡米”这个响亮的地理标志不断发挥其独特的魅力,将米香传至千家万户,相信在各个“追梦人”的努力下,子腊村定能焕发出其盎然的生机与活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吴圆月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