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渔鼓,流传千古的韵味

发布时间:2024-03-20 21:40   来源:大学生云报      阅读 2.0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志愿服务

桂林,这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自古以来便是众多文化艺术的摇篮。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在桂湖湖畔,虹桥旁边,有一种古老的表演形式——桂林渔鼓,它以其独特的魅力,流传了千年之久,成为桂林文化的一张独特的非遗名片。

桂林渔鼓早在明清时期,就已盛行于民间。它最初是由渔民在劳作之余,用以自娱自乐的一种表演形式。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桂林渔鼓逐渐演变成了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深受人们的喜爱。桂林渔鼓的表演形式独特,通常是由一位演员手持渔鼓,边敲边唱,配以简单的乐器伴奏。演员身着传统服饰,头戴斗笠,脚穿草鞋,形象地展现了桂林渔民的生活场景。

渔鼓的曲调悠扬动听,节奏明快,既有渔歌的韵味,又融入了地方戏曲的元素。在演唱过程中,演员还会根据剧情需要,表演出各种生动的表情和动作,使观众仿佛置身于一幅幅生动的画卷之中。 桂林渔鼓的内容丰富多样,既有描绘渔民生活场景的,也有反映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的。它通过生动的表演形式,向观众传递着真善美的价值观,引导人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同时,桂林渔鼓还蕴含着丰富的地域文化特色,展现了桂林人民独特的审美追求和精神风貌。



图为桂林渔鼓非遗传承人团队。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彭妍 供图



桂林渔鼓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一代代艺术家们的辛勤付出。他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使桂林渔鼓在保持原有韵味的同时,更加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如今,桂林渔鼓已成为桂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和喜爱。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桂林渔鼓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传统表演形式的受众群体逐渐缩小,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不高;另一方面,现代娱乐形式的多样化也对桂林渔鼓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需要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

桂林渔鼓作为桂林文化的独特名片,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我们要珍惜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共同努力保护和传承它,让它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通讯员 彭妍)



图为桂林渔鼓。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彭妍 供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旭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55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