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小组走进黄河

发布时间:2024-02-28 21:56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   作者:林雨晴   阅读 890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志愿服务

大学生云报滨州1月16日(通讯员 林雨晴)黄河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沧桑历史。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类活动的日益增多,黄河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黄河保护成为当务之急。为了解黄河现状及当地保护措施,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知行合一,躬耕实践”社会实践小组队员于2024年1月16日来到山东滨州市惠民县清河镇进行实地考察,了解黄河现状及当地保护措施落实情况。

落实黄河保护法,营造良好黄河生境

为了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保障黄河安澜,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高质量发展,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国家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

当地落实黄河保护法,把控排污标准,实现工厂达标排污,以确保黄河生境良好。

黄河保护是一项群众性工作,需要整个流域内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为了确保黄河保护有效进行,当地也会定期宣讲黄河保护相关知识。

图为黄河实拍。通讯员 林雨晴 摄

黄河生态环境良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调查时有动物出没,有鸭等禽类在水面饮水,询问居民得知经常有小动物在此饮水。

水面无漂浮垃圾,当地垃圾会统一集中处理,禁止向河里丢垃圾。

周边有大片农田会引黄灌溉,尽管身处黄河下游,为“地上河”,黄河常年补给地下水,农药、化肥等无法直接通过地下水进入黄河,但当地政府仍对农药、化肥使用量有所限制。

两岸沟通主要通过浮桥,平时会有车辆通过,至年关会对游客开放,浮桥寿命长,便于汛期拆卸及非汛期搭建。

图为在黄河河面活动的鸟类。通讯员 林雨晴 摄

挖掘黄河背后故事,丰富黄河文化内涵

黄河被亲切地称为“母亲河”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悠久的历史决定了黄河拥有丰富的背景故事。惠民县清河镇白龙湾被滨州市文化局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魏氏庄园相映生辉,白龙湾一名来源于神话传说,当地将这个神话传说建筑于墙上以便于人们了解。

白龙湾作为山东黄河最早的险工,几经修整又将秸坝改建成砌石坝,见证了人们与自然的抗争,它记载着人们治黄河的丰功伟绩。

图为黄河周边景实拍通讯员 林雨晴 摄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林雨晴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