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指墨画作为宜昌市传统美术瑰宝与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项亦称指头画的独特艺术,以拇指、四指、手掌、手背及指甲替代画笔,将宜昌灵秀山水浓缩于方寸宣纸之上。本土艺术家、三峡指墨画第四代传承人习永钦通过指尖点染,将瞿塘峡夔门雄姿、巫峡云雨变幻、西陵峡滩险浪急凝练为浓淡墨痕,既蕴藏三峡磅礴气象,亦饱含宜昌人对江峡的深沉情愫。
7月9日下午,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拾遗楚韵·启为创新”非遗调研团队赴宜昌市夷陵区三峡大坝坛子岭景区,与习永钦老师展开深度对话。团队通过观摩创作、聆听感悟、探究脉络,系统领略此项非遗技艺的传承现状与艺术精髓。
现场创作展示环节,习老师以手指为笔挥洒一幅三峡山水图。他以中指关节点落斜拖形成嶙峋岩壁肌理,无名指与小指并拢横扫叠加重墨表现峭崖,指背轻拂晕染氤氲江雾,食指指甲轻划勾勒穿峡激流,整套技法将三峡地貌特征与水墨神韵完美交融。只见他忽而以拇指肚饱蘸淡墨,按压旋转间点出层叠苍翠的远山轮廓;时而以掌心侧锋缓缓推抹,使江面呈现出波光粼粼、水汽蒸腾的生动质感。当表现西陵峡惊涛拍岸之景时,他凝神屏息,以指关节蘸取浓墨疾速点,墨点飞溅处恰似碎玉崩雪,山石与水浪激烈碰撞的磅礴气势跃然纸上。其指尖在宣纸上游走,或轻如蝉翼拂过云霭,或重若千钧凿刻岩骨,墨色浓淡枯湿随指掌力道与角度的精妙调控自然流淌,三峡山水的雄奇险峻与空灵秀逸在方寸墨痕间浑然一体,引得围观师生屏息凝神,仿佛目睹夔门绝壁劈开滚滚江流,耳畔响起西陵滩头的惊涛裂岸之声。
作品完成后,习永钦老师阐释创作理念:“指墨画不仅是技艺传承,更是三峡山水魂魄的凝结。”他指出,指背擦抹的薄雾暗合巫山云雨之缥缈,指甲刻画的飞白象征西陵激流之奔涌,每处墨痕皆源自对三峡地貌的长期体察与艺术淬炼。
三峡指墨画承载着荆楚文化的精髓,其艺术形态融汇了楚地巫风的神秘特质与长江流域的雄浑气象。中指运笔的顿挫之姿似楚辞韵律般跌宕起伏,无名指与小指横扫所成飞白,宛若《离骚》草木意象般纷繁交错,彰显巴楚文化交融的刚柔相济特质。
调研团队成员表示,此次交流深切体悟到指墨艺术的独特魅力。浓墨皴擦的夔门绝壁、淡墨晕染的江雾空濛,既是宜昌山水情愫的结晶,更承载着荆楚文脉的当代延续。这些技法细节令观者仿佛触摸到巴楚文化交融的千年脉络。团队成员感慨,指墨艺术以血肉之躯承载水墨魂魄,不仅重现三峡地貌的雄奇险峻,更将荆楚巫风的玄妙意蕴与长江的磅礴气势熔铸一体,使传统文化在当代创作中迸发鲜活生命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兴宸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