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师范学院“法润乡土”实践队:青春织法网 赤心沃乡壤

发布时间:2025-08-17 21:4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朱华凤   阅读 1.6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返家乡

玉林师范学院“法润乡土”实践队:青春织法网 赤心沃乡壤

大学生云报8月18日讯(通讯员 朱华凤716日上午,玉林师范学院政法学院“法润乡土”实践队走进广西桂林阳朔,通过法治政策宣讲、村容环境整治等多元形式,大学生在切实参与乡村建设、为乡村发展添砖加瓦的过程中,深化了对国情社情的认知,也让青春力量在服务乡村的实践中得到了充分彰显。

活构建“理论—实践—成长”育人体系,突出岗位建功导向,优化活动宣传、影像采集、安全保障等专业化分工,引导学生在基层服务中磨砺政治品格、提升实践能力,自觉将个人发展融入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国家战略,以实际行动兑现“到西部去、到基层去”的青春誓言,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注入实践动能。

图为“法润乡土”实践队成员合照

青春普法行,润“法”泽乡土

实践队成员身着红马甲,融入村民日常休闲场景,以青春行动传递法治温度。画面中,成员手持普法资料,俯身向围坐的村民细致讲解法律知识——这些村民原本只是闲坐相聚,却在这份耐心的宣讲中,不经意间开启了一场与法律的“对话”,在认真聆听里接受着法律知识的浸润与洗礼。实践队聚焦乡村生活实际,围绕村民关心的邻里纠纷、权益保障等问题,将晦涩法条转化为接地气的“乡土话”。村民们或认真聆听,或主动提问,在轻松氛围里,法治种子悄然播撒。

乡村普法,是“法润乡土”实践队深耕基层的一个缩影。志愿者们以村民熟悉的生活场景为课堂,让法治宣传摆脱“板着脸说教” 的刻板印象,真正走进百姓心坎。青春身影穿梭在乡土间,用点滴行动诠释“以法护航乡村”的担当,让法治阳光,照亮每一个平凡的乡村角落,助力乡村治理与法治建设同频共振,书写着属于新时代大学生的普法答卷。

图为实践队成员向村民宣讲法治政策

在乡村小店旁,身穿红马甲的成员正为村民普法。她笑容亲切,将普法资料袋递向老人。老人坐着,手中攥着没喝完的易拉罐,忙不迭伸出手来,接过这份沉甸甸的法制宣传册。周围小店烟火气缭绕,“利农商城” 横幅添了生活底色,这一幕是法治温度融入乡村日常,志愿者用行动把法律知识送到百姓身边,让普法既有意义,又满是人间烟火的生动。

图为实践队成员发放普法资料

青春志愿行,清洁“靓”村容

志愿者们开展环境清扫行动,用汗水为乡村焕新颜,既清扫村委会办公室,也奔赴村中街道,守护乡村的“里子”与“面子”。

在村委会办公室,身着红马甲的成员们细致地清扫着。手持扫帚,细致清理地面杂物,让服务村民的办公空间整洁敞亮,为基层工作营造清爽环境,以行动诠释“为群众办实事”的担当。

村道上,另一幅暖心画面同步上演。志愿者身穿红马甲,在绿意环绕的巷道中格外醒目,一帚一帚扫出乡村洁净。这不仅是环境整治,更是志愿精神与乡土情怀的交融,让文明乡风浸润乡间道路。

从室内到户外,志愿者们用双手拂去尘埃,让乡村既有办公场所的整洁有序,又有街道巷道的清新宜人。他们以点滴努力,为美丽乡村建设添砖加瓦,让 “志愿红” 成为乡村最动人的色彩,也让文明新风在乡村内外持续吹拂 。

图为实践队成员打扫居委会室内

图为实践队成员在打扫村中的街道

成员们用劳动诠释奉献精神,将青春力量融入乡村环境建设,不仅改善了村委会的卫生状况,为后续乡村振兴工作的落地、基层服务的延伸铺就了温暖底色。未来,“法润乡土”实践队将持续以脚步丈量乡土、用专业守护烟火,让法治清泉滋养田垄、公益阳光温暖乡路,在乡村振兴画卷上增添青春亮色,护航每一片土地焕发蓬勃生机。

撰文 | 朱华凤

图片 | 施俊婷、何新颖、牛美甜

审核 | 李诗汝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朱华凤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54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