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家风道,传承民族魂——“同心合傈,纹脉千载——川滇民族文化活化实践团”探悟傈僳家风传承

发布时间:2025-08-19 11:31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吴涵 许丹 唐平 赵灵语 代芯羽   阅读 847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为积极响应国家文化传承号召,推动民族文化活化与法治文化建设融合发展,攀枝花学院文学院“同心合傈,纹脉千载 —— 川滇民族文化活化实践团”,奔赴米易县新山傈僳族乡新山村,开展三下乡思政实践调研。实践团成员们走进傈僳族勤廉家风栈道,深入挖掘民族文化中的家风智慧,为社会清风正气培育探寻民族文化根基。

▲图为傈僳族贺家家训 唐平 供图

傈僳族虽无成文“条款式”家规家训,但其家庭教育与道德传承以言传身教、口耳相传为特色,融入日常生活点滴。在新山村勤廉家风栈道,实践团成员们看到,李家以“孝俭勤家”,传递尊老、节俭、勤劳的传统;贺家“勤学善思”,彰显对知识传承与民族发展的重视;谷家“团结和睦”,诠释族群凝聚的力量;魏家“婚姻素对”,诉说婚姻中坚守与互助的真谛;张家“严己宽人”,展现律己容人的处世哲学 。这些家训,依托父母人格力量、行为示范,借家庭氛围熏陶与祖辈经验传递,塑造着族人的价值观,成为傈僳族文化传承的鲜活载体。

▲图为傈僳族张家家训 赵灵语 供图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良好家训与廉洁家风的践行,是社会清风正气长存的基石。傈僳族这种日常化、生活化的家风传承,不仅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内容,更与法治文化建设深度契合——经历史沉淀的民间家风文化,为法治社会筑牢道德根基,以文化人、以风润心,推动社会治理从外在约束到内在自觉的转变。实践团成员们通过走访调研、与当地民众交流,深刻认识到傈僳族家风传承的价值,也明晰了民族文化活化对于文化传承、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

▲图为傈僳族谷家家训 代芯羽 供图

此次米易县新山傈僳族乡之行,实践团以青春视角解读民族家风,既是对傈僳族文化的深度探寻,更是青年一代助力文化传承、参与社会治理实践的生动注脚。未来,团队将继续深耕民族文化活化路径,让傈僳族等民族的优秀文化基因,在新时代绽放更耀眼的光彩,为文化强国建设、社会清风培育贡献青春力量 。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吴涵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