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江夏学院“希望之星”实践队师生赶赴龙岩长汀、连城、上杭三地,开展“红色基因永流传,青春筑梦闽西行”红色研学实践活动。师生们通过重走红色足迹、追溯红色记忆、挖掘红色故事、体悟红色文化等多种方式,沉浸式感受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在实景教学中深化对红色文化的认知与传承,牢固树立爱党报国信念,自觉践行时代责任使命。
追溯红色根脉,永葆赤诚初心
瞿秋白纪念馆的门扉后,一尊目光深邃的雕像静静伫立,身后“为大家开辟一条光明之路”的鎏金大字,映照着这位革命先驱的赤子之心。跟随讲解员的脚步,师生们在泛黄的手稿与黑白照片间,触摸到先生从热血青年到思想先锋的成长轨迹。他在白色恐怖中创办刊物传播真理,在狱中以笔为刃坚守信仰,就义前那句“此地甚好,开枪吧”的从容,让在场者喉头哽咽。这抹穿透岁月的赤诚,恰是红色根脉最鲜活的注脚,提醒着每一个人:初心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危难时的挺身而出,是绝境中的坚守不渝。
杨成武将军纪念馆里,磨亮的指挥刀与带硝烟的战报,诉说着客家骄子的忠勇传奇。从飞夺泸定桥时的奋不顾身,到黄土岭战役中设伏歼敌的智勇双全,再到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浴血冲锋,将军用一生践行“为开北上路,何惜鲜血染”的誓言。展柜里,一封写给家人的书信字迹滚烫:“吾辈从军,为家国安宁,纵死亦荣。”这份藏在戎马生涯里的柔情与坚定,让师生们读懂:红色根脉既在金戈铁马的壮举中,也在寻常字句的赤诚里,唯有代代守护,方能让初心永不褪色。
踏入毛主席纪念园,历史的厚重扑面而来。151级台阶,宛如通往往昔峥嵘岁月的时光通道,每一步都踏响着革命的鼓点。讲解员口中,从民族蒙尘的鸦片战争,到曙光初绽的党的诞生,再到生死攸关的遵义会议转折,桩桩件件,扣人心弦。一尊汉白玉毛主席雕像傲然挺立,主席身姿笔挺,右臂有力挥动,目光如炬,穿透时空。师生们神情凝重,敬献黄菊,绕像踱步,品读基座诗词。此刻,毛主席力挽狂澜的智慧与担当,如星火燃遍心间,激励众人传承红色火种,奋进前行。
感悟苏区风骨,弘扬清廉正气
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旧址的墙上,“廉洁政府 惩腐治贪” 八个大字历经岁月冲刷,仍透着凛然正气。驻足展板前,工农检察部严惩贪污分子的卷宗、“自带饭包办公”的苏区山歌歌词,将一段清廉史话缓缓铺展。当年干部下乡调研,必自带干粮。哪怕一粒米的侵占,也会被严肃追责。讲解员提及“谢步升案”时,师生们深切体会到,苏区的胜利不仅靠枪杆子,更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清廉风骨。这种把公权当责任、视清廉为生命的坚守,正是今天我们涵养清风正气的源头活水。
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里,一把木凳、一盏油灯见证着“实事求是”的清廉密码。1933年,毛泽东三进才溪,与老乡同坐板凳拉家常,用座谈会、田间走访收集素材,最终写成《才溪乡调查》。展柜里的调查笔记上,密密麻麻记着 “群众对分田的意见”“合作社的经营细节”,字里行间没有官腔,只有对百姓的赤诚。讲解员说,主席调研时拒绝特殊招待,坚持与群众同吃糙米饭、同睡土坯炕。这份“不搞特殊、扎根群众”的简朴,让师生们明白清廉从不是刻意为之的姿态,而是融入血脉的苏区风骨,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自然流露。
踏入新泉整训旧址群,廉政清风自历史深处徐徐吹来。1929 年,红四军在此整训,“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在此完善。初入新泉,红军因不了解当地风俗,出现光膀子洗澡、随地大小便等情况,毛泽东、朱德等当即重视,新增两项注意事项。墙上的老照片里,战士们帮老乡挑水劈柴的身影与 “上门道歉、赔偿损失” 的记录相映,诉说着纪律背后的赤诚。展柜里,泛黄的整训手册上,“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的字迹力透纸背。这里的一砖一瓦,都见证着红军对纪律的尊崇、对廉洁的坚守,是廉政教育的生动范本。
重温峥嵘岁月,凝聚奋进力量
古田会议会址的廖氏宗祠里,二十余张木凳围出的空间,仍回荡着近百年前的思想交锋。1929年的寒冬,代表们围着煤油灯争论“党指挥枪”的原则,墙上“反对本本主义” 的标语被炭火映得通红。实践队成员轻抚斑驳的梁木,仿佛看见当年的革命者在分歧中求共识,在迷茫中找方向。转出会址,院外的荷花正艳,一如那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的预言。“古田会议永放光芒”的鎏金大字在阳光下闪耀,提醒着我们,峥嵘岁月里的每一次争论与抉择,都是今日奋进的精神引擎。
协成店的砖木老屋里,1930年的寒夜仿佛从未远去。一盏油灯下,毛泽东挥笔写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笔尖划破“红旗能打多久”的疑云。展柜里的手稿复印件上,“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的字句,仍透着穿透时空的力量。实践队成员驻足良久,想象着伟人在斗室中以信念为炬的模样。那时的中国千疮百孔,却因这份笃定,让无数人看清了前行的方向。如今,老屋的灯光已换成电灯,但那份“于绝境中寻希望”的奋进力量,仍在激励着青年们接过先辈的火炬,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步履铿锵。
古田会议纪念馆内,泛黄的会议记录与锈迹斑斑的军号,静静诉说着那段改写中国革命命运的历程。展柜里,一份份标注着修改痕迹的会议草案,字里行间皆是 “党指挥枪” 原则确立的艰难求索。从 “军事领导政治” 到 “党绝对领导军队” 的认知跨越,在史料中清晰可见。墙上的照片里,代表们围坐讨论的身影与 “思想建党、政治建军” 的红色标语交相辉映。正是这些在峥嵘岁月里熔铸的信念,化作今日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激励着青年们在时代浪潮中勇立潮头,续写新的奋进篇章。
本次研学实践活动是一堂深刻的行走的思政课。革命先辈的赤诚初心、苏区大地的清廉风骨、峥嵘岁月的奋进力量,在此都化作可触可感的温度。作为新时代青年,当以此次实践为起点,将红色基因融入青春血脉,让信仰火炬照亮前行之路。当青春遇上“红土地”,我们要用知识浇灌理想,以行动践行担当,在强国建设的征程上,奋力书写属于这一代人的青春答卷。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