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仁心施杏雨,青莲文脉绽新花

发布时间:2025-08-12 15:18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陈晓慧   阅读 3.2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愿民安康,无病 ‘医’ 身轻”三下乡团队 2025 年青莲镇实践纪实

近日,“愿民安康,无病‘医’身轻“的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深入清远市阳山县青莲镇,开展了一场融合健康服务与文化传承的综合性实践活动。他们以青春之我,践行服务初心,在青莲镇的土地上留下坚实的足迹,将温暖关怀与知识活力播撒进田间巷魔。

▲图为“愿民安康,无病 ‘医’ 身轻”三下乡团队出发前所摄

健康守护进基层,义诊关怀暖民心

团队首站深入青莲镇卫生院,设立义诊服务点。老师发挥专业所长,通过传统中医方法(艾灸、针灸、推拿、火龙罐等)为当地居民进行治疗,队员们则是为村民们提供基础健康检测(血压、血糖测量)、为他们建立个人健康档案等贴心服务。现场排队等候的村民可达20余人,队员们通过艾灸、火龙罐、推拿等中医技法为颈肩疼痛的村民缓解不适。队员们贴心的态度与实用的健康知识普及,赢得了卫生院医护人员及村民的赞扬。72 岁的李奶奶在经过万佳怡同学的中医生活指导和辩证调理后,拉着她的手说:“孩子,你们说得细,我这老毛病该注意啥全记牢了。”一句句细心的叮嘱,承载的是队员们对乡亲们身体的关心与照料。

▲图为队员在使用扶阳罐为老人刮痧

文化薪火传校园,岐黄漆韵启新思

▲图为队员给青莲中学同学们讲解中药知识

青年夜校授“锦囊”,急救强身护安康

实践队聚焦当地需求,在青莲镇青年夜校开设实用技能课堂。急救知识宣讲中,团队结合青莲镇沿江的地方特色,溺水版心肺复苏(CPR)操作要点通过模型演示清晰呈现,青年干部们积极实操,力求掌握关键时刻的“救命术”。

▲图为张家毓老师进行心肺复苏的演示

随后的八段锦教学,将古老导引术的舒缓刚柔展现得淋漓尽致。干部们在陈慧靖老师带领下吐纳调息,舒展筋骨,体悟动静相宜的养生之道。“八段锦教学真的很实用,对缓解工作疲劳、预防肩颈劳累等有大帮助,如果能坚持练习,可以有效预防亚健康”,青莲干部黄映映说。[来源:公众号 “青莲发布”《为健康护航 —— 青莲镇举办 2025 年青年夜校第 3 期应急救护知识与八段锦教学培训班》]

▲图为陈慧靖老师在进行八段锦的授课活动

寻访古埠承非遗,粤韵悠长润心田

实践团队深入青莲肌理,以镜头与脚步丈量历史厚度。在青莲镇历史上繁华的“六大码头”遗址前,队员们聆听水运兴衰故事,感受商埠遗风。这曾是粤北重要的水运枢纽,商船往来频繁。他们探访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阳山青莲豆豉的纯手工制作工坊,记录下传统发酵工艺的匠心独运。更有幸近距离感受粤剧艺术的独特风华,婉转唱腔与华美服饰,令队员们沉醉于岭南戏曲的博大精深之中。这场文化寻根之旅,是青年一代对地方文脉的深情致敬与自觉传承。

▲图为团队在参观青莲镇广州会馆时所摄

此次“愿民安康,无病‘医’身轻”三下乡实践,是一次青春与乡土的双向奔赴。学子们将专业知识化为服务力量,将文化自信播入心田,以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青莲镇的青山绿水间,健康守护的温情与文化传承的星火,正由青春之手接力传递,照亮乡村振兴的希望征途。在健康中国与乡村振兴的战略蓝图下,青春之光正于阡陌间汇聚,在时代答卷上挥毫泼墨,续写着服务人民、建设家国的壮丽篇章。


撰文 | 陈晓慧

图片 | 杨培筠 詹依晨

一审 | 万佳怡

二审 | 陈科宇 

三审 | 陈慧靖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晓慧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0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