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东县信陵镇大坪社区联动湖北大学“星星船”志愿服务队:爱心托管成果展绽放童心

发布时间:2025-08-12 14:49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阳潇   阅读 3.2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12日讯(通讯员 张爽 涂思涵 周名扬 胡伟森杰)为丰富乡村儿童暑期生活、推动特色课程成果精彩展现,7月25日,在湖北大学“星星船”志愿服务队与大坪社区的共同协作下,“爱心托管班”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展演。此次展演以“童心绽芳华”为主题,集中展示孩子们近两周的特色课程学习成果,生动展现出乡村文化振兴在基层落地生根的鲜活实践。

口才舞台:小小表演家

口才课的话剧表演是此次展演的重头戏。为了呈现最佳效果,孩子们在排练中格外投入,团队成员全程陪同指导,耐心叮嘱道:“你们要注意表情的变化、肢体语言的运动,我们的节目是表演,这需要有感情的投入。”从台词发音的准确性,到语气情感的精准拿捏,成员们逐字逐句地帮孩子们纠正调整,一遍又一遍地打磨剧目细节。经过数轮彩排,孩子们不仅对台词熟记于心,更逐渐找到了角色的感觉。​

“森林的子民们!看啊,我们的彩虹宝石不见啦!”一声惊呼拉开表演序幕。孩子们化身自信满满的表演家,在舞台上从容展现着连日来的排练成果。无论是抑扬顿挫的台词表达,还是贴合角色性格的肢体动作,都展现出较强的表现力。他们用稚嫩却认真的演绎,将剧情中的喜怒哀乐传递给其他人,生动诠释着角色的魅力,为整场展演增添了满满的活力与感染力。

△图为孩子们表演话剧 张爽摄

美术展区:传统工艺与童真碰撞

美术展区里,西兰卡普纹样涂色作品与植物拓印作品相映成趣。孩子们笔下的西兰卡普纹样,红橙黄绿交织成斑斓色块,他们在菱形格子里填满稚嫩的线条,让传统纹样焕发童真活力。植物拓印作品更显别致,各种树叶花朵的脉络清晰可见,共同构成一幅艺术画卷。孩子们还在拓印旁用彩笔歪歪扭扭写下姓名,那些或大或小、或工整或潦草的字迹,为自然与艺术碰撞的作品打上专属印记,让每幅拓印都独一无二,满是纯真心意。

“从辨认纹样到独立完成拓印,孩子们在摸索中感受传统工艺的魅力。”团队成员指着一幅作品说,“你看这朵拓印的小花,孩子特意用画笔补了花蕊,多可爱!”前来接送孩子的家长也在展区驻足,仔细寻找着自己孩子的作品,这不仅是对孩子们创作成果的肯定,更让亲子间的情感在艺术氛围中悄然升温。​

△图为美术作品展示 涂思涵摄

音乐课堂:歌声里的不舍与感恩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一场特殊的“送别演唱会”在孩子们的温情歌声中开始。孩子们列队站好,用清澈的歌声表达对托管班的不舍和对老师的感恩。“老师,我们真的舍不得你们。”“我回家偷偷哭了。”“你们不要走好不好,我舍不得你们。”孩子们满含不舍的声声道别,深深烙印在每一位团队成员的心底,成为此次行动中一份温暖而难忘的注脚。

据悉,在大坪社区托管班往期的课堂中,团队成员还带领孩子们学唱了《夜空中最亮的星》《歌唱祖国》《成都》等众多歌曲,风格各异的歌曲,或追寻理想,或礼赞祖国,或感悟生活,都为孩子们的暑期生活增添了别样色彩。

△图为音乐展示 张爽摄

两周“爱心托管班”的成果展的圆满落幕,不仅直观呈现了团队教学实践的阶段性成果,更彰显了其在补充基层教育、丰富少年儿童成长路径中的积极作为。这一实践响应素质教育与乡村振兴要求,为乡村少年搭建精神成长平台,筑牢民族复兴新人培养根基。湖北大学“星星船”志愿服务队大坪社区小分队的暑期学堂虽已结束,但团队成员对青少年的教育关爱步履不停。青年们仍会扎根基层,以担当续写教育赋能篇章,让这份守护持续传递。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阳潇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10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