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8日讯(通讯员 孙予涵)2025年8月8日,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筑梦寻乡”暑期社会实践团的成员们,带着青春的朝气与对乡土温情的探寻,踏入界路村日间照料中心,一场关于美食、传承与温暖的故事,在此缓缓拉开帷幕。
▲老人们制作馅料
活动伊始,实践团成员便与老人们默契协作,开启备料环节。新鲜的食材被精心处理,嫩绿的蔬菜、肥瘦相宜的肉馅,在众人手中逐渐变成诱人的馄饨馅。老人们一边熟练地调配着馅料,一边念叨着过去的故事,那些关于老街馄饨摊、关于邻里分享美食的记忆,随着话语流淌,让实践团成员真切触摸到乡土文化的温度,也为后续的制作环节埋下充满温情的伏笔 。
▲图为老人们在包馄饨
包馄饨时,小小的操作台上满是温馨。老人们手指灵活,迅速捏出一个个造型精巧的馄饨,还不忘耐心指导成员们手法技巧。实践团成员们虽一开始略显笨拙,但在老人的帮助下,逐渐掌握要领,馄饨也包得有模有样。这一来一往间,不仅是包馄饨技艺的传递,更是代际间情感与文化的交融,每一个馄饨都承载着对传统习俗的坚守,也见证着青春与岁月的对话 。
▲图为作品展示
当一锅锅馄饨煮熟,香气弥漫整个照料中心。实践团成员将热腾腾的馄饨端到老人手中,看着老人脸上浮现出的欣慰笑容,成员们也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大家围坐在一起,品尝着自己参与制作的馄饨,分享着过程中的趣事与感悟。这一顿馄饨宴,无关山珍海味,却因饱含着彼此的付出与心意,成为烟火日常里最温暖的片段,让老人感受到被关怀的幸福,也让成员们懂得平凡小事中蕴含的深刻意义 。
▲图为实践团成员分发馄饨
此次界路村日间照料中心的馄饨制作活动,是“筑梦寻乡”暑期社会实践团深耕乡土、传递温情的生动注脚。它以传统美食为媒介,打破代际隔阂,让乡土文化在互动中得以传承。实践团用实际行动,为古城人文焕新注入青春动能,也让“筑梦寻乡”的理念,在老街的烟火气息里落地生根,期待未来能继续以更多元的形式,探寻乡土之美、传递人文温情,让这份温暖与传承不断延续 。
撰写 | 孙予涵
图片 | 孙颢洋
一审 | 许恩琦
二审 | 冯翌晨
三审 | 许诺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孙予涵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