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文理之根本,衍万象以荫芽: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樾下听芽”团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8-12 12:37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张可   阅读 3.1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大学生云报8月12日讯

01校地携手:构建协同育人新格局2025年7月9日,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玄武湖街道徐庄社区党委正式举行结对共建仪式,标志着双方在社区教育与志愿服务领域的深度合作拉开帷幕。围绕“樾下听芽:基于文理课程的多元育人实践”这一核心项目,“樾下听芽”团队以“学贯文理,融通五育”为主题,在社区正式开展一系列特色课程与活动,为社区青少年提供更丰富的学习体验。  

▲图为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玄武湖街道徐庄社区党委举行结对共建仪式

02课程创新:探索文理育人新模式自7月14日起,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的志愿者团队已进驻徐庄社区,开展为期两周的暑期社会实践。课程设计以“文理融合”为特色,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多个领域。例如:吕新雨老师的《古诗意境之美》通过多媒体技术再现古典诗词的意境,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有机融合,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袁晓婷老师通过《英语趣配音》课程,采用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等创新形式,让学生在趣味互动中提升语言能力;张可老师的《数学文化》课程用数学原理解读传统建筑中的美学密码,帮助学生建立跨学科思维;朱嘉宁老师的《潮汐之谜》以问题为导向,用实验探究潮汐现象,培养科学思维。这种课程设计不仅打破了学科壁垒,更重构了知识传授方式,让学习真正回归生活本质,让知识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图为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的志愿者团队开展教学

03特色活动:打造文化育人新载体除了常规课程,实践团队还设计了多样化的特色活动,开创了传统文化传承的新范式。例如,王玉洁老师开发的《穿中国鞋:走中国路》系列课程,通过传统服饰、礼仪等文化元素的体验式教学,让传统文化“活”起来,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薛一琳老师开发的《九州诗卷·扬州》和《九州诗卷·杭州》等文化课程,构建“诗词+地理+历史”的多元知识网络,引导学生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项目特别注重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承,社区活动中心负责人表示:“这些课程既传承文化根脉,又创新表现形式,深受孩子们喜爱。”许多家长反馈,孩子回家后主动分享所学,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


▲图为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的志愿者团队开展教学

04长效合作:擘画教育发展新蓝图“这样的课程设计很有创意,孩子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综合素养。”一位学生家长在观摩课后表示。社区工作人员也反馈,这种高校与社区联动的教育模式,为基层教育创新提供了新思路。首期实践取得显著成效,参与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升。据悉,该项目将持续深化合作,未来将开发更多特色课程,并建立长效运行机制。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探索高校教育资源服务社区教育的新路径,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贡献力量。

▲图为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樾下听芽”实践团队与学生合照留恋

此次共建开创了新时代协同育人的新范式,既拓展了高校服务社会的渠道,又丰富了社区教育的内涵,是贯彻落实“五育并举”教育方针的生动实践。随着合作的深入推进,“学贯文理,融通五育”的理念将在更大范围开花结果,这种创新模式将为教育现代化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樾下听芽”只是一个开始,双方将继续深化合作,共同谱写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篇章!(通讯员:张可)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可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0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