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甲骨识文脉,正姿态修礼仪 | “蛰启——遗韵传习”社会实践团队凤林社区文化宣传行

发布时间:2025-08-12 00:0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李天乐   阅读 1.4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经千年岁月的洗礼,依然绽放着耀眼光芒。从古老的甲骨文到传承千年的礼仪规范,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璀璨明珠,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与精神。近日,在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凤林社区三下乡活动中,围绕黏土做甲骨文和礼仪课展开,带领孩子们踏上了一场特别的文化传承之旅,在实践中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

指尖捏黏土,对话千年甲骨文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在凤林社区的活动现场,以黏土为媒介,带领孩子们触摸甲骨文的温度。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是中华文明的根脉。当孩子们用稚嫩的小手将五彩的黏土塑造成古老的文字,他们不仅是在创作,更是在与千年的文明对话。这一块块小小的黏土,承载的是对传统文化的敬意与传承,是让古老文字在新时代焕发生机的尝试。来自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的大学生青年志愿者们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让甲骨文所蕴含的智慧与精神,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代代相传。

图为实践团成员讲述制作甲骨文步骤图为实践团成员及带队老师教同学们制作过程

正姿学礼仪,传承文明好风尚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礼仪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在凤林社区的礼仪课堂上,从最基础的站姿、坐姿、行礼教起。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背后蕴含的是对他人的尊重、对秩序的维护,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沉淀下来的行为规范与道德准则。当孩子们挺直脊背,端正坐姿,行出标准的礼仪动作时,他们展现的不仅是良好的精神风貌,更是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与传承。开展礼仪课程,就是要让孩子们从小在心中种下文明礼仪的种子,让这些传统礼仪在新时代继续发扬光大,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精神纽带,让中华文化的礼仪之花在孩子们身上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图为实践团成员教同学们行礼姿势

图为同学们学习行礼姿势

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每一个人的责任与使命。通过此次凤林社区三下乡活动中甲骨文和礼仪课的开展,欣喜地看到,传统文化的种子已在孩子们心中种下。正如所强调的“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创新的方式,让甲骨文和传统礼仪走进孩子们的生活,让他们在实践中领悟中华文化的魅力与价值。相信在未来,这些孩子会带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敬意,让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代代相传,在新时代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让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延续得更加深远。

撰文 | 李天乐,张阿芳

图片 | 高亚宁,李妮娜,孙怡馨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天乐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48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