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祝贺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华诞,弘扬新时代新青年的爱党爱国精神。7月7日到7月12日,安徽财经大学淮冀薪火队在队长柳心怡的带领下,深入蚌埠市博物馆、蚌埠市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蚌埠烈士陵园和河北西柏坡纪念馆,开展暑期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江淮革命摇篮与新中国出发地之间架起信仰之桥,让红色记忆焕发时代光芒。调研伊始,团队走进了蚌埠市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军事沙盘的推演重现了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决策智慧,在“支前民工独轮车”车身上“最后一碗米送军粮”的斑驳标语,文物里的军民鱼水情成为了鲜活的思政教材。在蚌埠博物馆中,通过“蚌埠百年”影像展,对比津浦铁路老站台与新时代高铁枢纽的变迁,解读党领导下的交通强国之路。烈士陵园中,队员们庄正肃穆,在纪念碑前献白菊,默默哀悼。
图为 蚌埠博物馆:解码江淮大地的红色密码
调研伊始,团队走进了蚌埠市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军事沙盘的推演重现了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决策智慧,在“支前民工独轮车”车身上“最后一碗米送军粮”的斑驳标语,文物里的军民鱼水情成为了鲜活的思政教材。在蚌埠博物馆中,通过“蚌埠百年”影像展,对比津浦铁路老站台与新时代高铁枢纽的变迁,解读党领导下的交通强国之路。烈士陵园中,队员们庄正肃穆,在纪念碑前献白菊,默默哀悼。
图为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
调研后期,团队来到了革命圣地西柏坡,在这片土地上切身感悟“两个务必”的精神内涵。纪念馆中“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主题贯穿12个展室,泛黄的电报手稿与战略地图还原了“赶考”精神的诞生场景:1949年3月,党中央由此启程进京,开启执政新征程。展厅中的煤油灯与军事地图无声诉说着历史:土坯房中的“五大书记”以“一部电话、两张地图、三张桌子”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图为双城共振:红色基因的青春转化
从淮河岸边的蚌埠到黄土坡上的西柏坡,队员们在双城实践中,对红色革命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们不仅深入了解了红色记忆,还深刻感悟了红色精神的传承。接下来,他们会把实践成果带回校园,让更多的同学了解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从蚌埠渡江帆樯的木质纹理,到西柏坡电报机的电流余温,团队成员以热忱完成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当支前船户的帆影化作玉雕流光,当三大战役的电码凝成金箔曲线,当总前委的算珠声渗入金融模型,红色记忆终在时代淬炼——落地生息,赤金长明。(柳心怡)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