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汉字魔法·解造字奥秘·悟文化魅力 —— 广东二师“守住星光”国学教育实践团《说文解字》课堂精彩纪实

发布时间:2025-08-05 15:30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广东二师“守住星光”国学教育实践团   阅读 4.4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5日讯(通讯员 郭诗敏、罗璐、赖建名)近日,在广东省阳江市阳西县新圩镇中心小学的教室里,广东二师“守住星光”国学教育实践团成员郭诗敏以一场别开生面的《说文解字》主题课,为该校30名学生开启了一趟探秘汉字造字魔法的奇妙旅程。

▲图为正式上课前老师进行课前导入

汉字寻宝大冒险,初识造字之源

课堂之初,郭诗敏老师通过展示太阳、箭矢玩具、上下箭头贴纸等图片,引导学生理解古人根据事物外形创造文字的过程。如“日”字源于太阳的形状,“矢”字来自箭矢的样子,“上”“下”则由简单符号演变而来。学生们瞪大眼睛,好奇地观察着每一件实物,仿佛穿越回了古代,亲眼见证了汉字的诞生。

▲图为学生积极举手分享观点

追溯起源,象形字初探

在追溯象形字起源的环节中,郭老师结合古人田间劳作、打猎捕鱼等生活场景,说明古人可能通过画画记录事情,进而引出象形字的起源。

在象形字城堡闯关环节中,郭老师以“山”“月”“水”为例,展示了它们从甲骨文形态到现代汉字的演变过程。学生们惊叹于汉字的演变之美,纷纷表示要更加珍惜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图为老师讲解甲骨文课程要点

趣味游戏,加深印象记忆

甲骨文猜猜看游戏环节更是将课堂气氛推向了另一个高潮。郭老师展示与鹿、乌龟等事物相似的甲骨文,让学生抢答对应的汉字。学生们争相举手,抢答声此起彼伏。

在班级公约象形符号设计环节中,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了禁止喧哗(“口”加“×”)、爱护图书(“书”和“手”组合)、保持整洁(“扫帚”加“地面”)等象形符号。这些符号既形象又生动,充分展示了学生们对象形字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图为老师对象形符号设计规则进行讲解

指事会意形声,解锁造字密码

在指事字城堡闯关环节中,郭老师通过展示表示高处和低处的符号,让学生猜测“上”“下”二字,理解指事字借助符号表达抽象概念的特点。随后,她详细讲解了指事字的造字逻辑,并举例“本”“刃”等字进一步解释。

会意字城堡闯关环节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郭老师提供了“人、木、心、言”等部件卡片,让学生拼出“休、信、从”等会意字并造句。学生们兴致勃勃地拼着字、造着句,仿佛变成了一个个小小造字家。

▲图为同学积极分享个人观点

形声字城堡闯关环节则是一场寻找规律和总结特点的侦探游戏。郭老师通过“清、晴、请”和“清、洲、洁”等例字,总结了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随后,她鼓励学生分析更多形声字,并列举出自己发现的形声字规律。学生们积极参与,争相展示自己的发现成果。

薪火相传,汉字文化永续

课程尾声,郭老师对本次《说文解字》主题课进行了全面总结。通过这次课程,学生们不仅深入了解了汉字的造字法,还感受到了汉字的魅力和古人的造字智慧。她希望学生们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学习中,继续探索汉字世界的奥秘。

▲图为老师鼓励学生将知识运用进实际生活中

盛夏七月,墨香四溢。一堂《说文解字》课,在阳西夏日里播撒了文化的种子。从探秘汉字魔法到解锁造字密码,再到延伸课外的薪火相传,实践团以古今对话为桥,让千年智慧照进乡村课堂。

童声里的文化传诵,青年手中的传承接力,不仅勾勒出传统与现代的交融图景,更照亮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传承之路。

撰文 | 郭诗敏 罗璐 赖建名

图片 | 郑锦雄 黄玉婷 陈秋艳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纪诗涵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4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