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赣鄱大地,暑气蒸腾中涌动着青春热浪。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青语·赣韵”暑期三下乡实践团队深入赣鄱大地,以非遗为根、红色为魂、乡土为脉、科技为翼、安全为盾,通过五大行动立体化推进文化传承实践,在田间地头书写青春答卷。
以非遗之韵,厚植薪传之志
在彭泽县杨柳村非遗工坊,实践团深入学习竹编非遗传承人陈良曹竹编手艺,感悟匠心精神的时代传承。传承人抽出一根青篾示范竹编画编法,篾条在龟裂的指尖翻飞如活物。“这手艺守了多年,现在该你们接棒了。”竹影斑驳间,传统匠心的坚守与新生代的求知在此刻相融。
团队成员化身“非遗使者”,以创新思维激活古老技艺。开设鱼拓水纹、簪花制作、手工鱼灯、戏曲脸谱等特色课程。“老手艺活在孩子手里,比进博物馆强百倍!”彭泽县文化馆崔翔说。活动累计服务儿童158人次,在稚嫩心田播下文化传承的种子。
以红色之魂,淬铸理想之碑
实践团用脚步丈量红色热土。在东升镇曾山村聆听老支书讲述带领村庄发展的奋斗历程,老支书将珍藏的纪念牌郑重地展示给青年学子们。“老支书以实际行动坚守初心,一定接好这根接力棒!”实践团成员黄小月坚定地说。
实践团踏寻革命足迹,从秋收起义燎原之火的起点——安源出发,赴九江修水秋收起义纪念馆,在赣鄱大地上开展沉浸式学习,重温红色历史,赓续精神血脉。在彭泽县红色文化中心展馆内开展志愿讲解,在历史发生地进行的沉浸式授课,让抽象的理论变得可触可感。
以乡土之根,滋养匠心沃野
无人机掠过东升镇雷锋尖万亩茶园,记录茶园叠翠、溯溪清流,绘就乡村新画卷。直播间里“00后”主播带货助农,帮助雷锋尖的农货打开销路,搭建起直播带货平台。文旅宣传片《我在雷锋尖等你》上线,实践团用专业技能在乡野间书写振兴答卷。“学生拍的视频让雷锋尖咨询电话翻倍!”茶农指着新接到的订单笑道。
以科技之翼,点燃星火新章
“原来家乡从云端看这么美!”在东升镇曾山村一老一小幸福院科技课堂,洋洋操控无人机首次升空。团队为30名乡村儿童开设航模科普课,将无人机操作与地理认知融合。指导教师叶宏敏见证蜕变:“有个幼龄孩童一直比较封闭,在体验无人机穿越障碍后,主动拥抱了队员。科技不仅是工具,更是打开心门的钥匙。”
以安全之盾,砺行敬畏长歌
“心里种下平安种子嗒啦嘀嗒啦”童声手势舞《“泳气大爆发”》在操场燃动。手绘帆布包成为防溺水流动宣传站。实践团开展银发守护活动,入户走访老人,安装国家反诈APP,编演《养老诈骗现形记》情景剧。通过种子计划培训8名儿童安全委员,将团队创作的3套安全教育手势舞唱响曾山村家家户户。村民点赞:“娃娃把安全知识编成顺口溜,现在我接陌生电话都先问儿女! ”
据悉,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已连续6年组织暑期三下乡实践。带队老师表示:“青语·赣韵中华文化传承团未来将深耕赣鄱,深耕本土文化,以青春力量践行文化传承使命。 ”
(供稿:谭钰;供图:陈红洋、唐琪)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黄青琳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