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青浪直播助农志愿服务队赴临沂蒙阴开展乡村振兴主题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8-01 17:45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李玉倩   阅读 3.7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七月沂蒙,翠峦叠嶂。为引导青年学子在乡土中国读懂“国之大者”,7月13日至20日,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青浪直播助农”志愿服务队13名师生奔赴蒙阴县金鑫村,通过校地共建、红色研学、电商赋能、反诈织网、文艺下乡五大行动,将专业所学书写在乡村振兴的壮阔画卷上。

一、校地共建,青春力量扎根乡土

商学院团队一行抵达当日,与蒙阴县金鑫社区“00后网红”村支书宋世龙、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艺绘沂蒙”团队进行座谈交流。

宋世龙详细介绍社区发展现状与特色产业规划,三方就直播助农流程、红色文化传播等合作内容展开深入讨论。

在“两校一地”青年协作机制框架下,分别签署“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共建协议”,共绘“红色基因传承+电商助农创新”双轨并进的实践蓝图。

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魏敏敏表示,“基地建设不仅是资源对接的桥梁,更是青年与乡村的双向奔赴。期待以沂蒙精神为魂,以专业实践为脉,打造带不走的青春服务队”。

二、红色研学,沂蒙精神薪火相传

活动期间,实践团成员走进沂蒙六姐妹事迹展览馆、全国文明村百泉峪村、蒙阴常路大嫂煎饼加工厂开展沉浸式红色研学之旅。

在“沂蒙六姐妹”展区,通过一幅幅珍贵史料、照片,同学们实境体悟沂蒙人民“最后一粒米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的赤诚与担当;

在全国文明村百泉峪村,同学们聆听了方国明书记的思政微党课,深入了解了百泉峪村的发展历程,切身体会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内涵;

在蒙阴常路大嫂煎饼加工厂,同学们采访了临沂市煎饼非遗传承人徐海霞,从最初作为沂蒙山区民间的传统主食,到敢与莫奈的牡丹、梵高的向日葵、达利的玫瑰斗艳,一张张煎饼在徐海霞的手中展现出非凡魅力。团队成员详细了解了徐海霞不断凝聚匠心、融入巧思、改良配方、升级产品的艰辛创业故事,也感悟到徐海霞作为非遗传承人不忘初心、勇于探索的精神内涵。

三、电商赋能,直播间里锤练真功  

依托金鑫村党群服务中心搭建的室外直播间,商学院学子开启 “专业实训2.0”模式,以“理论+实践”破题,与宋世龙组成“青蒙搭档”双主播直播实战,累计直播6场,时长30小时,蜜桃带货销售额2万元,点赞数破10万;期间团队积极创新宣推方式,设计方言版直播板块,嵌入反诈知识宣传,助力地理标志品牌再升级。

直播间隙,成员们还深入田间地头,走进蜜桃交易中心,走访全国劳模、电商新农人牛庆花,累计创作蜜桃溯源短视频6个,在抖音、微信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播放,播放量突破10万+,有效拓宽了当地蜜桃的销路;“从课堂PPT到真实订单数据,真切感知到以技术赋能乡村振兴的含义!”2024级电商专业学生刘瑞昌在复盘会上感慨。

四、反诈织网,土味宣传筑牢安全防线 

“各位叔婶记住了!刷单返利是陷阱,天上不掉馅饼掉铁饼!”在村委前的大广场上,青职反诈先锋宣传员孙思佳用方言开展反诈宣传,引发现场阵阵笑声。针对村里的留守老人,团队打造精准防护网,一是改编移风易俗宣传经验,编排方言版“反诈三句半”、反诈阵线联盟舞台剧,在乡村大舞台上精准投放,贴心警示;二是设计蜜桃包装反诈标语贴纸,帮助独居老人安装国家反诈APP,详细拆解常见诈骗套路,为社区治理织密安全防护网。“连卖桃筐都印着反诈口诀!”村民张大姐指着新收到的包装箱连连称赞。

五、文艺下乡,村晚舞台传递温情

当暮色为金鑫村披上薄纱,一场充满乡土韵味与烟火气息的“村晚”在村民们的热切期盼中拉开帷幕,随着欢快的音乐响起,形式多样的节目轮番登场,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青职反诈先锋志愿服务队的同学们带来了精彩的《反诈三句半》和《反诈阵线联盟》,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的同学们带来舞台剧《沂蒙桥魂》,桃墟镇歌舞团的阿姨们激情演绎舞蹈《神州大舞台》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现场欢声笑语此起彼伏,最后吴艺欣同学的朗诵《人民万岁》将村晚推向高潮,现场掌声经久不息。这个因蜜桃而闻名的小村庄,因大学生们的到来,展现出蓬勃活力和浓浓温情。

以技术赋能乡村,让青春为振兴作答。商学院青浪直播助农志愿服务队利用暑期投身沂蒙老区开展社会实践,在“行走的思政课”中感受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让青春与乡土在火热实践中同频共振,也让沂蒙精神在青春足迹中绽放时代光芒。

撰文 | 魏敏敏 刘楠

图片 |青浪直播助农志愿服务队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玉倩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12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