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红色印记 聆听革命回响 ——南昌交通学院“赣韵乡兴”实践队走进龙南,探寻“烟园围”的红色记忆

发布时间:2025-08-01 15:11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李俊燕   阅读 106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通讯员李俊燕 刘雅)青砖黛瓦映初心,红军标语铸丰碑。近日,南昌交通学院“赣韵乡兴”实践队全体队员怀着崇敬之情,踏访位于江西省龙南市的“红军围”——烟园围,在这座见证革命烽火、融合客家智慧的围屋中,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的红色文化研学之旅。

红色寻访:刻在墙上的革命史诗

“烟园围,又名‘红军围’,是赣南地区保存最完好的红军标语群所在地的遗址之一。”随着讲解员的解说,实践队步入了这座占地2000平方米的“回”字形围屋。1932年,红四军第十一师曾驻扎于此,在带领群众打土豪、分田地的同时,将这些革命火种铭刻在围屋的墙壁上。“不交租、不还债、不完粮!”“红军是为工农谋利益的军队!”虽然历经九十多年风雨,墙上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辨。队员们通过实地考察、史料研读等方式,深入挖掘标语背后的革命故事,切身感受苏区军民鱼水情深的动人历史。

图为烟园围工作人员为实践队讲解红色标语

创新实践:让红色文化“活”起来

研学过程中,实践队创新形式,通过“穿红军装、讲红军事、唱红军歌”等方式深化学习效果。队员们换上红军服装,在烟园围内拍摄《标语里的红色记忆》微视频,以情景再现方式讲述标语背后的革命故事。

“当兵就要当红军,处处工农来欢迎……”悠扬的歌声在古老的围屋中回荡。在讲解员的指导下,队员们学习用纯正的客家方言学唱经典革命歌曲《当兵就要当红军》。起初略显生涩的发音,在队员们反复练习下逐渐流畅。实践队队员陈鹏感慨道:“当我唱到‘没有人来压迫人’的歌词时,深刻体会到了革命先辈们最纯粹的理想追求,我也将用自己的专业所学持续践行青年学子的使命担当。”

图为实践队成员身着红军服饰拍摄红色故事

图为工作人员和实践队齐唱红色歌曲《当兵就要当红军》

精神传承:跨越时空的青春对话

在见证革命烽火的烟园围内,实践队全体共青团员面向鲜红的团旗,庄严宣誓,重温入团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铿锵有力的誓言在古老的围屋中激昂回响,与墙上的红军标语形成跨越时空的对话。

图为实践队共青团员共同进行入团仪式

图为“赣韵乡兴”实践队于烟园围合照留念

本次烟园围之行,对“赣韵乡兴”实践队而言,不仅是一次历史的寻访,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和文化的浸润。队员们通过“看”红军标语,感悟革命初心;“拍”红色故事,记录文化传承;“学”方言红歌,感受军民情深;“宣”入团誓词,坚定理想信念,全方位、多层次地理解了红色文化在赣南大地与客家文明交融共生、历久弥新的独特魅力。队员们纷纷表示,要将这份宝贵的红色记忆和汲取的精神力量,融入未来的学习与实践中,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伟大事业,用智慧和汗水在新时代的广阔天地中书写青春华章。

撰文 | 李俊燕 刘雅

图片 | “赣韵乡兴”实践队

一审 | 袁金

二审 | 马久佳

三审 |程锋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俊燕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