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锤一火凝古韵,数智设计赋新能——红色印记实践团

发布时间:2025-08-01 14:5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刘巧青   阅读 1.2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红色文创是传承红色精神、助推红色旅游的重要载体。为推动廉江文化与红色旅游融合、助力乡村振兴,2025 年 7 月 6 日,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红色印记实践团李琴老师携19名学生走进廉江市石岭镇开展暑期 “三下乡” 实践,用脚步丈量乡土温度,用笔触记录非遗风采。

图为铁器产品。李卓婧供图

图为实践团到簕塘村委现场交流。李卓婧供图

在村干部指导下,红色印记实践团成员轮流执锤,在起落间体会力量与温度,眼神满是专注与敬意。走进另一家老铁匠铺,炭火与铁锈气息萦绕,七旬老匠人正专注敲打红铁,锤声清脆。实践团围坐聆听他 50 年的坚守:“簕塘菜刀用弹簧钢淬火锻造,锋利耐磨。” 那双厚茧手,是匠心的印记。面对工业化冲击,老匠人仍守着炉火。实践团深受触动,愿以青春之力助非遗,让簕塘铁艺在新时代闪耀。

图为村干部为实践团成员讲解刀具制作细节技巧。李卓婧供图

图为红色印记实践团采访老匠人现场。李卓婧供图

图为簕塘老匠人现场展示镰刀锻造。李卓婧供图

为让铁器技艺融入生活,红色印记实践团紧扣 “设计焕新非遗” 主线,打造 “铁韵” 和 “炽守” IP 形象,融合簕塘锻造纹样与红色精神,设计金属质感的钥匙扣、徽章等文创产品,用创意与时代特色结合,为乡村文化注入新活力。红色印记实践团的成员说:“我们不仅要记录这些传统,更希望通过数字化设计、文创设计等手段,让年轻一代重新认识并爱上这项非遗技艺。”

图为文创IP线稿三视图。祝静如供图

图为文创IP线稿和建模后效果图“炽守”。祝静如供图

图为红色印记实践团与村委会合影。李卓婧供图

红色印记实践团的探访,不仅让廉江簕塘铁器的故事被更多人知晓,也让人们看到传统技艺在新时代的无限可能。七旬匠人的铁锤声里,藏着对匠心的坚守,对文化的传承,更是乡村振兴道路上最动人的篇章。

撰文 | 刘巧青  李卓婧

图片 | 红色印记实践团 黄海遥  陈露露  黄观华  彭志瑞 祝静如

审核 | 李琴  陈亮奎  胡庆杰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巧青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40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