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的温情回响:天津大学“E宕情深”实践队与磑子坝的双向奔赴

发布时间:2025-08-01 14:50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李萌萌 李航宇   阅读 1.9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1日讯(通讯员 李萌萌 李航宇)2025年盛夏,群山环绕的磑子坝在晨雾中若隐若现,蜿蜒的山路尽头,那抹熟悉的“天大”蓝又一次如约而至。天津大学“E宕情深”社会实践队的21名队员们带着满腔热忱,踏上了这片承载着爱与希望的土地。当他们的身影出现在磑子坝小学的校门口,等候多时的孩子们眼中瞬间亮起了光,争先恐后地喊着:“老师来啦!”。雨点敲在教室的玻璃窗上沙沙作响,仿佛在为这场久别重逢的相聚,轻轻打着节拍。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野菊的芳香,诉说着这场跨越五年的约定,又一次温暖启程。

▲图为实践队奔赴磑子坝当天雨后天晴

实践队的到来,让磑子坝小学焕发别样生机。课堂上,孩子们握着铅笔,一笔一划认真勾勒着心中最熟悉的小路、老树与院落,那些简单的线条里,藏着他们对家乡最质朴的热爱;当老师翻动书页,讲述着一个个奇妙的故事时,孩子们睁着懵懂又清澈的眼眸,紧紧盯着画面,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图为磑子坝小学课堂时分

课间时分,操场成了欢乐的海洋,师生们一同在操场上掷沙包、跃皮筋,阳光洒在他们奔跑的身影上,汗水顺着孩子们晒得黝黑的脸颊滑进领口,笑声却像山泉似的,在操场的每个角落溅起水花;校园角落,孩子们在摄影老师耐心的引导下伸出小手,第一次按下相机快门,定格下眼前的瞬间,那份新奇与喜悦,在他们脸上绽放成最灿烂的花。这些新鲜而生动的场景,如一颗颗饱满的种子,在群山之间生根发芽,汇聚成梦想启程的第一声回响,轻柔却坚定。

▲图为磑子坝小学课间时分

师生携手,以知识为墨、热情为笔,共同描绘着“归巢筑梦”的美好图景。队员们深知,要为大山里的孩子筑起梦想的巢穴,不仅要靠课本上的知识,更要搭建起看向世界的窗口。艺术手工课上,师生们围坐学习剪纸,指尖灵动间,孩子们剪出了对未来的憧憬;非遗与京剧课堂上,老师示范唱腔,孩子们模仿学唱,婉转的歌声为梦想添彩;体育课上,奔跑跳跃的身影交织,汗水为梦想巢穴筑牢“围墙”;职业规划课上,孩子们说出“想当医生”“想做老师”的稚嫩愿望,小小的身影里藏着比山还高的向往;爱国教育课上,老师讲述的红色故事滋养了孩子们的家国情怀,成为支撑他们梦想的精神支柱;心理课上,老师温柔倾听孩子们的心事,话语如暖阳为为他们稚嫩的心灵铺上“被褥”。

▲图为孩子们筑梦职业课堂作品展示

支教的日子里,温情在每一个细节中流淌。萌萌老师说,孩子们那些歪歪扭扭的字迹、稚嫩的笔画,勾勒出他们最真诚纯粹的心意;琪琪老师看着课堂上凑得近近的小脑袋,连窗外的风都放轻了脚步,生怕吹散这满室的温柔与专注;盖盖老师则把孩子们带着小手温度的拓印作品视若珍宝,因为那是支教路上最明亮的答案。队员们渐渐懂得,支教从来不是单向的给予,当他们用知识和热情点亮孩子们的眼睛时,孩子们也在用最纯粹的真心教会他们,爱会发芽,亦会结果。

▲图为实践队员课下与小朋友互动

放学后,孩子们会偷偷把自己摘的野果塞进老师口袋,会在纸条上写下对老师的喜欢,会在离别时拉着老师的衣角,哽咽着问:“老师你明年还会来吗?”……这些细微的瞬间,都化作暖流,涌入队员们的心田。他们带着一颗颗真诚的心,倾听孩子们用夹杂着方言的普通话讲述山间的故事:听清晨的露水如何打湿树叶,听夜晚山间的星星有多明亮,听大自然的温柔絮语,听知识在孩子们心田发芽的梦想之声。一个扬起的嘴角,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温暖的拥抱,都成为了这段时光里,彼此心中最温暖的坐标。

▲图为分别当日温情瞬间

“E宕情深”与磑子坝小学的约定,早已超越了支教本身。队员们带着山外的世界来,却被山里的纯真打动;他们想为孩子们筑梦,自己的初心却被孩子们擦得更亮。这个夏天,爱与希望正在大山深处悄然生长,那些课堂上的专注、操场上的欢笑、离别时的不舍,都化作最动人的温情回响,在群山之间久久荡漾,一遍遍地说:爱从来都是双向的奔赴!

撰文 | 李萌萌 李航宇

图片 | “E宕情深”社会实践队

审核 | 魏燕 汤东来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汤东来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62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