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红色足迹 传承革命薪火——淮北理工学院学子暑期红色文化实践纪实

发布时间:2025-08-01 00:59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杨俊薇   阅读 5.4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盛夏七月,皖北平原热浪翻涌。在淮北这片镌刻着隋唐运河千年文脉与红色基因的土地上,一支来自淮北理工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的青年宣讲团,正以火热的青春追寻革命先辈的足迹。他们深入英烈遗址、烈士墓园、红色场馆,在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用心感悟红色文化,用情传承革命精神。

图为三下乡宣讲团队

寻访老兵足迹 感悟军魂传承

近日,淮北理工学院宣讲团怀着崇敬之情拜访了退伍老兵魏海武。魏老所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3军,其前身正是曾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的志愿军第63军。更令人动容的是,魏老的父亲也是一位戍边卫国的老兵,从辽宁旅顺到新疆边陲,两代人用青春接力守护着祖国的安宁。

在简朴的客厅里,魏老小心翼翼地取出珍藏多年的军旅相册和勋章。泛黄的照片记录着军营生活的点点滴滴,每一枚勋章都诉说着不平凡的故事。"那时候训练很苦,但想到保家卫国,再苦也值得。"魏老朴实的话语让在场学子无不动容。队员徐楠楠感慨道:"军装不仅是一身衣服,更承载着如山般的责任和深入骨髓的家国情怀。"

这场跨越六十余年的对话,让年轻学子们真切触摸到了军人身上那份忠诚与担当。宣讲团成员表示,要将这些动人的军旅故事融入红色宣讲,让更多人感受到这份历久弥新的精神力量,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继续传承发扬

踏访红色足迹,激活历史记忆

此次“青春宣扬·红色故事宣讲”行动,同学们在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认真聆听讲解,触摸斑驳的作战地图与老式电话机,仿佛穿越回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同学们整理史料,走访当地老党员,记录下“小推车支前”“独轮车上的民心”等感人故事。有学生感慨:“以前只在课本上读到淮海战役,今天才真正明白‘人民战争’的深刻含义。”走进濉溪县烈士陵园,松柏苍翠,丰碑矗立。宣讲团成员肃立默哀,向革命先烈敬献鲜花,此外还有讲解员,为同学们讲述长眠于此英雄的事迹,让学生们深刻感受到红色文化,红色精神。在淮北市博物馆(隋唐运河红色文化馆,队员们深入挖掘大运河畔的红色记忆,在珍贵文物和历史场景前,队员们化身导览员,以“红色文化为引领”,带领同学们穿越时空,触摸历史脉搏,深刻感悟“缅怀先烈、传承精神”的时代内涵。一场场在博物馆进行的“行走的思政课”,让红色基因的传承更加具象化、沉浸式。

图为同学研读淮海战役历史资料

三下乡”的完美答卷:青春力量赋能振兴之路

淮北理工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赴淮北市红色宣讲团的实践,是2025年全国“三下乡”活动大潮中一朵奔涌的浪花,更是高校学子服务国家战略、投身基层建设的生动缩影。

"追寻红色足迹的过程,就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对同学们而言,此行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在追寻红色足迹、倾听奋斗故事的过程中,“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答案愈发清晰。同学们将带着这份沉甸甸的收获,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理想,彰显新时代新青年的使命与担当!”

盛夏的热浪终会退去,但红色精神的火种已在青年心中点燃。淮北理工学院这群年轻的"红色文化传播者",用脚步丈量革命热土,用心灵感悟红色精神,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淮北理工学院 杨俊薇)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杨俊薇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17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