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合肥市蜀山区小分队开展校友走访活动

发布时间:2025-07-31 21:39   来源:大学生云报   阅读 5.8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学子风采

2025年7月25日,皖南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合肥市蜀山区实践队走进安徽省立医院南区,专访该校2009届校友、胸外科副主任医师吴杲。作为皖南医学院“寻找医疗战线上的追梦人”暑期实践活动的重要一站,此次访谈以吴杲的从医经历和跨界探索为窗口,为医学学子展现了职业发展的多元可能。

医学的本质:工具与人文并重

吴杲从医多年,见证了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他回忆道:“上世纪90年代,一台食管手术需耗时9小时,出血量达3000毫升;如今借助微创器械和能量平台,同样手术仅需2小时,出血不足50毫升。”他强调:“医学的进步并非仅依赖医生个人,而是工学、理学等多学科联合创新的结果,我们只是拿到了更好的工具;医生的核心价值在于不可替代的人文关怀与创造性思维。”

面对人工智能的冲击,他提醒学子:“未来5到10年,医疗领域将迎来巨变。医生需深耕人文实践与创新领域,才能守住职业的不可替代性。”

跨界融合:医学与文艺的平衡之道

吴杲的职业生涯充满跨界色彩。他不仅是胸外科专家,还涉足音乐创作、脱口秀表演和医学科普。疫情期间,他词曲创作并演唱的原创“战役”音乐作品《带你回家》,一句“不管付出多少代价,也要带你回家!唱出了“抗疫人”的心声;器官捐献主题作品《感谢你》即将发布。他坦言:“文艺爱好是精神的平衡器。”他鼓励学生培养兴趣:“看似无用的爱好,某天可能与专业碰撞出火花,就像我的医学背景让科普创作更具深度。”

图为校友吴杲与实践队成员交流场景。沈金茹 供图

职业选择:接纳平凡,坚守初心

谈及从医初心,吴杲以特有的幽默坦承:“当年选择白大褂,某种程度上是数学成绩‘成全’了我这个决定。”然而随着岁月沉淀,这份看似偶然的职业选择,却因一次次与生命的深刻对话而变得必然。他动情回忆职业生涯早期救治的一位多发伤患者:“尽管现代医学的局限让我们无法还他一个完好如初的身体,但在数月治疗中,他那份对生命的执着和对医者的信任,让我第一次真切体会到‘医者’二字的份量。”面对学子关于职业困惑的提问,他目光坚定:“在这个追逐‘杰出’标签的时代,我们更需要学会欣赏平凡的价值。当你把听诊器轻轻贴在患者胸前时,那一刻的专注与关怀,就是医学最本真的意义。”

寄语学子:拓宽视野,拥抱变革

吴杲特别强调“医工融合”的时代价值,他形象地将现代医学比作“需要多声部配合的交响乐”,在AI诊断、基因编辑等新技术重塑医疗格局的今天,医学生既要拥抱生物科技革命,更要守护医学的人文内核。谈及医患沟通,这位外科医生展示了细腻的一面:“门诊时的一声问候,检查时的一次搀扶,这些细微的人文关怀往往比处方笺上的字迹更能治愈患者。”他以罗大佑、饺子等跨界典范为例,向学子们传递了一个深刻见解:“专业深度的拓展与人文广度的延伸从来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当医学遇见音乐、文学或其他领域时,往往能碰撞出意想不到的创新火花,这正是现代医学最具魅力的边界拓展。”

图为实践队成员与校友吴杲合影。程清扬 供图

此次深度访谈为皖南医学院的学子带来了一场关于职业价值的深刻启迪。吴杲医师的成长轨迹生动诠释了当代医学人才的培养方向:在深耕专业领域的同时,更需要培养跨界融合的视野与人文关怀的温度。他的故事向我们揭示,新时代的优秀医者应当是“专业精进者”与“人文践行者”的完美统一——既能以精湛医术解除病痛,又能以人文情怀温暖心灵,为社会传递温暖与正能量。这种“专业+人文”的双重素养,正是未来医疗人才的核心竞争力,也是皖南医学院育人理念的最佳写照。

吴杲的追梦历程,为正在医学道路上探索的年轻学子点亮了一盏明灯:真正的医者,永远在科学与人文的交汇处寻找生命的真谛;为社会奉献爱心,同时实现自我价值。(通讯员 刘清源)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8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