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国家资助政策落实落细,2025年7月13日-7月23日,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汽车工程学院“星火行动”实践团,深入灌阳县玉溪村、广西贵港市庆丰镇罗碑村、钦州高坡村委茅头根等地分组开展资助下乡活动。通过“政策宣讲+入户解惑+结对帮扶”的模式,将国家资助政策的“及时雨”送到田间地头,赋能乡村教育振兴。
政策宣讲:让好政策“声”入人心
实践团面向家长、准大学生和在读大学生三大群体,系统讲解高等教育阶段“奖、助、贷、勤、补、免”多元资助体系,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逐条讲解申请条件、办理流程与还款方式。针对村民普遍关心的“如何申请”“资助标准”等问题,实践团耐心答疑解惑,并结合实际案例说明资助政策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育人实效。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驻村第一书记罗丽群商讨宣讲策略
入户调研:把准政策落地的“脉”
“您知道孩子上学能享受哪些补助吗?”带着这样的问题,队员们走进30余户困难家庭。团队成员聚焦乡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实际需求,通过“政策解读+入户调研+个性化帮扶”的行动模式,精准对接经济困难家庭的实际难题和需求,开展“一对一”式解疑答惑 。通过“拉家常”式的访谈,让国家资助政策更加深入人心,让资助政策精神落实落细。
大学生帮扶:量身定制“成长套餐”
针对调研发现的“政策利用不充分”问题,团队为20名在校大学生开出“个性化处方”:为师范专业的小张对接“基层就业学费补偿”政策。在座谈会上,受助学生小杨动情地说:“原来除了基本补助,还有这么多发展型资助项目!第二,大学生对于资助政策的了解存在片面化,对于资助政策内容的了解更多集中在助学金及助学贷款申请层面,对临时困难补助、退役士兵学费代偿等方面缺乏了解。第三,在校大学生对于国家资助的认知更多停留在“经济帮扶”层面,缺乏对发展性资助内涵的深刻理解,也缺乏自我发展内驱力。通过对大学生群体性调研,更深入青年学生精神层面,贯彻落实发展型资助的意义与价值。
▲图为实践团入户宣传
长效机制:种下教育帮扶“常青树”
此次“资助政策下乡行”活动累计服务群众100余人次,解决实际问题20多个,切实提升了乡村家庭对资助政策的知晓率和获得感。下一步,实践团将继续扩大宣传覆盖面,创新服务形式,持续跟踪服务,不断强化宣传效果,让更多学子在政策阳光下成长成才,为乡村振兴注入教育动能。
▲图为实践团入户宣传
一场场接地气的政策宣讲,一次次走心入情的入户走访,一份份量身定制的帮扶方案,让国家资助政策的阳光真正照进了乡村学子的心田。这次活动不仅打通了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更架起了高校与乡村的“连心桥”。看着村民们舒展的眉头和学子们憧憬的眼神,我们更加坚信:教育是乡村振兴的基石,而精准资助正是托起乡村学子梦想的有力支撑。未来,我们将继续完善“政策宣传-精准帮扶-跟踪回访”的全链条服务机制,让更多乡村学子在政策阳光下茁壮成长,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
撰文|王邵琦
图片|廖殷燕 张颖佳 黄祖旸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邵琦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