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是党对新时代青年的殷切期望。党中央强调要利用好红色资源、发扬好红色传统、传承好红色基因,为青年成长指明方向。7月24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材料工程学院 “寻迹工业抗战 淬炼时代匠心”三下乡实践团响应号召,奔赴山西阳泉狮脑山,在百团大战纪念碑与纪念馆开展实践活动,在老照片、旧物件中回溯烽火岁月,汲取成长力量。
狮脑山巅,百团大战纪念碑巍峨矗立。实践团成员整齐列队,在纪念碑下重温入党誓词,庄严承诺声响彻山间。随后,王艺岩与王心怡饱含深情朗诵《致敬,百团大战》 ,“华北的八月,萌生出复仇的锋芒…… 中国不会亡!” 激昂词句,重现当年八路军战士浴血奋战的壮烈,也让成员们沉浸于先辈们的家国担当,追思缅怀为抗战捐躯的先烈。
踏入百团大战纪念馆,珍贵历史图片成为实践团解码历史的窗口。面对展现百团大战定名的展板,成员们了解到 1940 年 8 月 20 日晚,八路军原计划 22 个团参战,后增至 105 个团,彭德怀副总司令遂定名 “百团大战” ,这一灵活应变、凝聚力量的决策,尽显战略智慧。
看到八路军第 120 师相关图片与资料时,成员们驻足细究。从第 120 师反 “扫荡” 动员大会的照片里,能感受到战前激昂士气;其 9 月破袭同蒲铁路的作战记录,展现出部队高效执行命令、攻坚克难的作风。而第 120 师战士与日军搏斗的画面,更让大家直观触摸到战斗的惨烈,体会到战士们舍生忘死的勇气。
其间,苏增林、赵怡轩、王心怡开展党史宣讲,讲述百团大战背后人民群众的力量。阳泉境内 7400 余人次民兵参战、超 20 万群众支前,矿工农民炸铁路、妇女赶制军鞋、儿童团传情报,“村村是堡垒,人人是战士” ,这正是军民一心、同仇敌忾的生动体现,也诠释着太行精神中军民团结、共御外敌的内涵。
百团大战是全民族抗战的关键战役,其背后的太行精神,涵盖着不怕牺牲、不畏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万众一心、敢于胜利的团结奋斗精神。实践团成员在参观后纷纷表示,透过历史图片与事迹,深刻领悟到先辈们为打破 “囚笼”、振奋全国抗日信心所付出的巨大牺牲。
如今,站在新起点,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材料工程学院该实践团的材料相关专业学子,将传承百团大战精神与太行精神,铭记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把红色基因融入材料专业学习与实践。他们将勿忘苦难辉煌,以专业所长为工业发展助力,让百团大战精神在新时代熠熠生辉,为实现中国梦凝聚青春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真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