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红色记忆,传承革命薪火

发布时间:2025-07-30 16:11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王文静   阅读 1.7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爱国于心,担当于行。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一路向红·青春纪行”红色精神寻访团积极响应“三下乡”社会实践号召,踏上红色寻访之路。团队成员于2025年7月10日至12日先后走进王军光烈士故园、花园头阻击战纪念碑、花园头抗战教育基地,开展为期3天的实践活动,追溯红色记忆,传承红色精神。

走进烈士故园:感悟英雄精神

第一站,团队成员来到王军光烈士故居。门楣上的鎏金大字熠熠生辉,诉说着烈士的不朽功绩。故居内陈列的画作与文字,记录了王军光作为莱阳抗日救国游击队第九大队大队长的生平,尤其是他在花园头阻击战中的领导作用。这些珍贵的文物,不仅留存了王军光烈士那段艰苦卓绝的历史记忆,而且传扬了其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舍生取义的革命气节和心系国家的担当精神,让今天的青年学子在回望中汲取砥砺前行的力量。

对越自卫反击战老兵王祥忠同志,在为团队成员讲解王军光烈士英勇事迹的同时,讲述自己在前线的经历,1985年刚穿三个月军装,就背着枪冲上了老山前线,七十多场战斗里,子弹擦着耳朵飞过,按战绩能评二等功,他却让给战友。“比起那些没能回来的,我活着就是福气,亏了我一个,能换十亿人安稳,值!”老人的声音不高,却像重锤敲在心上。团队成员望着身边这位把荣誉看得比生命轻的老兵,忽然懂了,所谓红色传承,就是让当年的拼杀与如今的坚守,在时光里连成线,让“保家卫国”四个字,永远滚烫在后人的血脉里。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王军光烈士故居内部文物 王文静/摄

图为王祥忠同志讲解王军光烈士英勇事迹 王文静/摄

图为团队成员与王祥忠同志交流 王文静/摄

瞻仰抗战纪念碑:重温烽火岁月

第二站,团队成员来到花园头阻击战纪念碑,聆听着那段浸着热血的过往:1938年春天,正是在这里,手持土枪、铡刀的村民们组成人墙,在莱阳西部平原的旷野上打响抗日第一枪。他们用院墙作屏障,以血肉为防线,硬生生挡住了日军西进的脚步,让胶东大地的抗日烽火从这里燎原。村民们用土枪和铡刀筑起的血肉长城,让团队成员深深体会到:英雄不在远方,就在这片热土上成长起来的普通百姓之中。

图为团队成员与王祥忠同志合影 江辰/摄

图为花园头阻击战纪念碑 江辰/摄

参观教育基地:传承红色记忆

第三站,团队成员来到莱西花园头抗战教育基地。基地内,一幅幅历史照片在展室中静静陈列,照片里战士们坚毅的眼神、百姓们无畏的面容,让人不禁动容。墙壁上的文字详实记录,将花园头村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于小沽河东岸的英勇阻击战以及村内反击战的场景生动还原,66 位民众牺牲的壮烈故事,75 名日军被歼的英勇战绩,让团队成员深刻感受到先辈们为保卫家园、抗击侵略的坚定决心。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花园头抗战教育基地内部展品 滕雨薇/摄

图为花园头抗战教育基地部分展示 滕雨薇/摄

从王军光烈士故园的初心追寻,到花园头阻击战纪念碑的历史回望,再到花园头抗战教育基地的精神传承,这场红色之旅让团队成员深刻理解,红色精神不仅是历史的印记,更是激励青年前行的动力。

团队成员表示,作为农大学子,必将带着这份感悟,将红色血脉融入青春奋斗,用实际行动践行使命担当,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芒,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山农智慧和山农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文静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5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