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工商职院“智行仁护”小分队用行动传递生命力量——以急救之技,筑安全防线

发布时间:2025-07-30 15:47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张逢沛   阅读 914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在《关于进一步推进红十字应急救护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要以“救在身边”行动为抓手,通过“五进”(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行动、标准化培训体系建设、服务阵地拓展等举措,力争到2030年实现全国取得救护员证书人数占总人口比例不少于3%,让应急救护成为全民必备的“生活技能”,构建起覆盖城乡的生命安全防护网。

2024年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率先将应急救护纳入学生必修课程,并定下“硬目标”——三年内让每一位同学都能接受专业培训,掌握关键“救命技能”,成为红十字持证救护员,即三年内学生红十字持证救护员全覆盖。2025年5月学校成功获批教育部第三批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智行仁护”小分队,深度融合学校“医—红—校”一体化师资库,构建起校园、乡村、社区、企业、火车站和微学院的急救知识技能宣传推广辐射矩阵。突破“单次宣讲”浅层模式,构建社会实践、社区实践、课堂实践三维推广体系,形成常态化活动持续发力。在这个暑假累计开展活动数十场,覆盖儿童、青少年、老年人、新就业群体等多类人群,宣传、培训超800人次。

▲图为人工智能学院“智行仁护”小分队在宁波站前合照

01 深耕“校园阵地”:开展青少年急救启蒙教育

团队走进宁波市实验小学、第一幼儿园。校园作为急救教育的主阵地,承担着为国家培育“生命守护者”的基础性使命。团队以青少年成长规律为遵循,构建了“启蒙—进阶—实践”的阶梯式急救教育体系:针对幼儿园阶段,将CPR操作改编为儿歌、防溺水知识融入卡通动画,通过“安全小卫士”游戏植入安全意识,让生命教育以童真可感的方式扎根;面向中小学群体,结合教育部急救教育试点要求,开发“理论讲解+情景模拟”的闭环课程,将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法等技能转化为“可操作、能记忆”的生活技能。

▲图为团队走进宁波市实验小学、第一幼儿园开展应急救护知识宣讲

02 扎根“乡村沃土”:送去贴合农情的急救服务

团队走进宁波市江北区鞍山村、半浦村,鄞州区五乡镇。在乡村振兴与健康中国战略协同推进的背景下,农村地区作为公共卫生服务的薄弱环节,亟需精准化的急救知识下沉。以“破解城乡急救资源不均衡”为导向,打造了“需求适配型”乡村急救服务模式:针对田间劳作特点,讲解中暑处置、蛇咬伤包扎等场景化技能,用“给伤口盖被子”等农耕比喻化解应急救护专业术语壁垒;通过“小药箱课堂”等互动形式,让碘伏使用、止血包扎等技能成为村民触手可及的“生活常识”。

▲图为团队走进宁波市江北区鞍山村、半浦村,鄞州区五乡镇进行应急救护宣传、宣讲

03 融入“社区生活”:打造便民化急救支持网络

团队走进宁波市段塘街道启运社区,白云街道丽雅苑社区、云丰社区。以“便民化、常态化”为核心,构建起覆盖全年龄段的急救支持网络。在云丰社区,队员们通过摆放宣传展板、发放图文并茂的宣传手册等方式,将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法等实用应急救护技能展示在居民面前。在启运社区、丽雅苑社区聚焦“一老一小”群体,通过“家长+孩子”组队参与的方式,以场景构建的模式讲解暑期应急救护安全宣讲课。

▲图为团队走进宁波市段塘街道启运社区,白云街道丽雅苑社区、云丰社区进行知识宣讲

04 驻守“交通枢纽”:响应火车站救护网络构建

团队走进宁波市火车站。交通枢纽作为人员流动的“大动脉”,是检验城市公共安全治理能力的重要窗口。团队以“守护出行安全”为核心,在宁波火车站打造了“专业培训+流动宣传”的立体防护网:针对站内工作人员(志愿者、特勤队员),聚焦CPR、AED使用、海姆立克急救等专业技能,通过“模拟人实操+案例复盘”强化救援能力;面向过往旅客,在换乘大厅等流量密集区开展“碎片化宣传”,用示意图讲解AED位置、以情景展报普及气道梗阻急救法,让短暂停留时间转化为安全认知的“黄金窗口”。

▲图为团队走进宁波市火车站进行应急救护宣讲、培训

▲图为团队在宁波市火车站进行应急救护知识宣传

05 联动“微学院平台”:创新应急救护实践模式

团队在实践的过程中多次前往学校数智科创微学院“应急救护培训合作基地”进行案例分析及经验总结。每次实践归来,团队都会带着记录着乡村宣讲时村民的困惑、社区服务中居民的反馈、交通枢纽培训时的实操问题等素材,在基地开展“复盘工作坊”——通过基地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回放实践现场视频,优化宣讲模式。这种带着具体问题在基地“回放—拆解—试错—优化”的过程,没有花哨的理论堆砌,全是对一线细节的较真。见证着团队把“村民皱眉处”“孩子走神时”“学员卡壳点”都变成了宣讲模式迭代的坐标,让每次复盘都扎实落在“下次能让基层群众听得更懂、学得更会”的实处。

▲图为团队在实践的过程中学校数智科创微学院进行案例分析及经验总结

这个夏天,团队从“第一课堂”的理论沃土中汲取养分,在“第二课堂”的实践天地里扎根生长,用青年智慧诠释着“工商学子”的责任担当。“健康中国”的蓝图里,有我们青年学子的使命坐标;应急救护的赛道上,有我们永不褪色的青春身影。

智行仁护,“智”在创新方法,“行”在脚踏实地,“仁”在守护生命,“护”在矢志不渝。未来,团队将带着这份实践赋予的勇气与智慧,继续以专业为笔,以热忱为墨,在祖国大地上书写更多守护生命的故事,让青春之花绽放在最需要的地方,用行动证明:新时代青年,足以托举生命的重量,足以担当社会的期望。(供稿:张逢沛 倪萌芽 潘央央)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逢沛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3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