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广州轨交智创之路|长安大学公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广州地铁博物馆开展研习活动

发布时间:2025-07-30 13:5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杨禹   阅读 8.9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30日讯(通讯员:杨禹)为深入探究现代轨道交通建设的前沿技术与发展趋势,7月28日,长安大学赴广东珠三角"交通强国筑路行"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广州地铁博物馆开展专题研学活动。本次活动以"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为核心理念,通过沉浸式参观体验、专业技术讲解与深度互动交流相结合的方式,系统考察了轨道交通领域的最新技术成果与发展动态。

图为实践队在广州地铁博物馆前合影

广州地铁博物馆是中国第二座以地铁为主题的博物馆,坐落于海珠区万胜围地铁站,旨在通过数字化体验空间展现轨道交通技术发展,承载着科普教育、文化传播与城市记忆传承的多重使命。博物馆通过三个楼层的立体布局系统展示轨道交通全产业链,负一层为广州地质状况及地铁建设过程展示区;一层为轨道交通行业及广州地铁发展历程展示区;二层为地铁运营安全体验区。在核心展区的"地下工程探秘"专题展陈中,实践队深入考察了地铁隧道施工全流程实景展示。队员们首先通过1:1全尺寸盾构机模型,直观认识了这一"国之重器"的机械构造和工作原理。展区创新性地采用分层解剖式展示,将盾构机刀盘系统、推进系统、管片拼装系统等关键部件逐一呈现。随后,队员们来到地质分析技术互动区,通过三维地质建模和实时监测数据可视化平台,深入了解了复杂地层条件下隧道施工面临的技术挑战及解决方案。多维度、立体化的展示方式,不仅揭开了地下工程建设的神秘面纱,更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现代工程技术将不可能变为可能的创新力量。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博物馆展陈

在博物馆"城市地下空间"专题展区,同学们以广州珠江新城地下空间综合开发项目这一工程为案例,借助项目模型系统了解现代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全生命周期管理过程。随后,同学们着重学习了广州地铁三大核心内容:一是"站城一体"的立体化规划理念,二是大跨度地下空间施工的工程技术难点,三是多业态融合的智慧运营管理模式。师生们围绕"轨道交通与地下空间一体化开发"这一核心议题,就地下空间集约化利用、交通接驳系统优化、商业价值挖掘等关键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图为指导老师带领实践队员了解广州地铁地下空间规划

移步室外,实践队参观了实体盾构机展示区。这里陈列着曾用于广州地铁三号线建设的盾构机核心部件,包括直径6.28米的刀盘和部分机身。这台盾构机在花岗岩地层中创造了单月掘进560米的施工纪录。队员们仔细观察刀盘的刀具布置和磨损情况,并就盾构施工中的地层沉降控制等问题深入探讨。

图为盾构机模型

此次广州地铁博物馆的实践研习活动,让队员们通过沉浸式体验深入了解了轨道交通规划建设与城市发展的深度融合,从宏观线网布局到微观施工技术,从传统建设工艺到智能运维系统,全方位展示了中国轨道交通领域的技术创新与实践成果。队员们纷纷表示,这次实地学习使课本知识变得立体可感,对轨道交通行业的认知得到了更大的提升。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吴雨航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8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