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账本映初心:红色会计文化中的青年传承之道——洛理会计学子开展“赤脉传薪火 会计践初心”2025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7-30 13:30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申紫瑜   阅读 1.5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洛阳理工学院会计学院一支以“探索会计职业历史”为主题的暑期实践团队,于7月16日起,先后赴河南、山东、黑龙江、陕西、云南、浙江、上海等六省一市,开展主题为“追寻会计历史足迹·发掘职业记忆·传承职业精神”的实践活动。

“你看这账本上的字迹,哪怕在防空洞避难时,也写得工工整整。”实践团队成员周玉兰指着一页历史记录说。史料记载,为了妥善保存重要资料,当时的会计工作者常把账本藏在夹墙或地窖里,有时甚至需要带着账本在山野间转移。在一次转移过程中,老会计王师傅为了保护装账本的木箱,在暴雨中摔倒多次,但箱子里的票据一张未湿。他们所守护的不仅是账本,更承载着民众的信任和对后方的期望。

团队成员董美玉在体验完纪念馆的3D模拟场景后表示:“刚才模拟记账时,警报响起确实令人紧张。联想到当年的会计工作者长期处于类似环境,更能体会到‘严谨’二字的分量。”这种体验拉近了与历史的距离:前辈们用毛笔一笔一划书写的“清晰记录”,奠定了现代财务制度中“公开公正”的基础;他们在艰难环境下坚守的“诚实守信”,已成为当代会计职业的“基本准则”。

在探访过程中,林北县抗战纪念馆的故事给团队留下了深刻印象。该展馆并非官方建设,而是由张伏生老先生倾尽30年心力、自费筹办。他常说:“只要还有一件值得保存的历史物品未被找到,我的脚步就不会停下。”在张老先生心中,这里不仅是历史物品的存放地,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馆中珍藏的一本本泛黄账本,蕴含着会计职业文化中宝贵的精神财富。

据记载,会计工作者曾在防空洞内借着煤油灯的微光对账。即使工作节奏紧张,在记录“救济粮”、“军鞋款”等事项时,也必定详细注明户数人名。他们深知,一分一毫的差错都可能影响深远,笔下每一笔都关系重大。为了保护这些账本,他们将票据精心保存在夹墙、地窖中,宁可自己淋雨也不让纸张受潮。这份坚守,体现的是对纪律的敬畏、对透明原则的维护,以及在特殊时期对公信力的珍视。

如今,当实践团队成员亲眼见到这些承载着历史印记的账本,所领悟的不仅是严谨细致的职业精神,更是“账目系民生,责任重千钧”的职业传统。张伏生老先生三十年的坚持传递着守护历史记忆的价值;而那些在特殊时期守护账本的前辈们则以行动证明:会计的笔从来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维系组织与民众关系的纽带。青年一代当以史为鉴,在数字核算中秉持专业精神,在账目管理中履行职业责任,将“精准核算、廉洁自律、服务民生”的会计职业文化,在新时代的实践中继续发扬光大。

“这些账本记录的是收支,反映的是民生,守护的是职业信念。现在,需要运用专业能力,将这份职业精神融入现代会计实践。”团队的探访仍在继续,在六省一市发掘到的会计历史故事,已深深印刻在成员心中。当青年一代将“严谨”、“诚信”、“服务”的准则融入职业规范,将前辈们守护的公信力精神体现在日常工作的每一个数字、每一张凭证中,便是对会计职业文化最生动的传承。这种传承,不在言语中,而在每一笔清晰的记录里,在每一次坚持原则的抉择中——如同前辈们用算盘珠声诠释的责任,正由新一代接续书写,让会计职业的核心价值,在时代发展中历久弥新。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申紫瑜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5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