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沉浸式体验民族文化魅力,传播国家非遗文化,近日,湖南工商大学三下乡“挑千丝古韵,绣万象瑶乡”中华文脉传承团青衿传薪队,奔赴我国最大的花瑶聚集地、也是为我国首批中国传统村落之一的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崇木凼村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
7月13日清晨,“花瑶挑花传习所”的木门在期待中开启。村干部刘猫妹早已在此等候,作为深耕花瑶文化传承的“引路人”听了我们来意后眼神里满是对花瑶挑花传播的热忱。同学们亲切的称呼她为刘老师。她笑着招呼大家围坐木桌,亲手拿起针线,从最基础的穿针引线教起。“挑花的针脚,要跟着祖辈留下的图案走,每一针都是故事哩。”刘老师一边演示,一边细细讲解挑花构图的寓意、针法转折的技巧。
同学们屏气凝神,目光紧锁针线,穿线时反复调整,起针时小心拿捏,挑绣时全神贯注。指尖在布料上穿梭,丝线勾勒出古老图案,尝试中偶有失误,却挡不住学习热情。在刘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大家渐渐掌握基本步骤,看着自己亲手绣出的雏形,成就感涌上心头,花瑶挑花这一古老技艺的魅力,也悄然沁入每个成员心间。
(图为刘老师教授同学们非遗挑花技艺)
当墨色如纱的夜幕缓缓笼罩瑶乡,暮色为村子的轮廓蒙上一层朦胧滤镜。团队成员怀揣着入乡随俗的热忱,接过当地特意准备的民族特色服装。这些服饰以明艳炽烈的红、灵动鲜活的黄为主调,像是把村子的朝阳与晚霞都揉进了织物里。细密绣纹如无声的史官,针脚里藏着花瑶先民狩猎、祭祀、祈福的世代故事,每一道纹路的起伏,都在诉说古老岁月的流转。
独特头饰用竹篾、彩布精巧编就,缀满银饰、彩珠等民族符号,在街头暖黄灯光下,银饰轻晃,折射出细碎光斑,似把满天星斗都摘来别在了发间,熠熠生辉。成员们欢声笑语着穿梭于夜色中的村落街巷,石板路在脚步下发出细碎声响,与远处传来的虫鸣、隐约的瑶歌,交织成独特的背景音。
鲜亮衣装在古朴夜色里流动,与错落的木质吊脚楼、斑驳的石墙相映,成为一幅动态民俗画里最灵动的风景。每一次驻足拍照,都是与花瑶文化的轻声对话,以最贴近的姿态,轻轻叩响那扇藏着千年传承的文化之门,让大家还未深入探寻,便已先沉醉在这浓郁的民族氛围里。最后,大家在镜头里定格下这一宝贵瞬间。
(图为团队成员身着瑶族服饰合影留念)
此次三下乡,湖南工商大学学子通过参与花瑶挑花实践、体验民俗服饰,深入接触花瑶文化。以实践为桥梁,实现青春力量与非遗传承的衔接,为花瑶文化传播、非遗保护注入新活力 。
团队:工商管理学院 青衿传薪队
文:工商管理学院 王伟萍
图:工商管理学院 贺明旺
审核老师:吴省
联系方式(微信):18249736989
声明:本文为大学生云报版权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以任何其它方式使用,如需转载请与大学生云报取得联系。
审定:沈家欣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