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润乡土,阅读育新苗——贵州大学“护苗乌罗”志愿服务队探索乡村青少年阅读素养提升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07-29 11:4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杨熙浪 吕柯凡 王盼盼   阅读 3.9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4日讯(通讯员 杨熙浪 吕柯凡 王盼盼)7月22日至28日,由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9名本科生组成的“护苗乌罗”志愿服务队深入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乌罗镇新民村,开展为期一周的主题阅读实践行动。活动以“提升阅读素养,筑牢品德根基”为核心,创造性融合“爱国、诚信、感恩、励志”四大主题,通过沉浸式阅读体验与多元化实践活动,为当地三十余名乡村青少年打造了一场有深度、有温度、有力度的阅读成长夏令营。

▲图为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带队老师和“护苗乌罗”志愿服务队队员出发合影

精准对接谋实效:座谈调研与产业关怀并行

7月22日,服务队在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支持下抵达乌罗镇新民村,在村委会召开座谈会,交流当地未成年人教育现状、留守儿童比例、文化资源及现实挑战。村委会介绍了青少年课余活动、阅读习惯困难和安全需求。

▲图为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带队老师及服务队队员与新民村村委会展开座谈

会后,服务队随即前往当地支柱产业之一的乌罗生态养鸡厂(友林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进行实地走访。服务队员不仅学习了解了现代化养殖模式,更深刻体会到产业发展对乡村振兴和村民生计的关键作用。基于养鸡厂在防疫和工人防护方面的实际需求,服务队现场捐赠了三箱防护用品。这一行动不仅表达了对产业劳动者的关怀,展现了学院对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的支持,也有效拉近了与村民的距离,为后续深入家庭开展工作奠定了信任基础。

▲图为学院带队老师与服务队队员向当地友林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捐赠物资合影

赶集日播种:帐篷摊位点燃乡村参与热情

带着首日座谈走访的初步认知,服务队敏锐捕捉到7月23日恰逢乌罗镇传统赶集日的机遇。清晨六点,服务队员们便在集镇中心支起醒目的红色帐篷,拉起“书香励志铸诚信·感恩于心报国情”横幅,打造了充满活力的临时宣传阵地。

精准传播。队员们积极发放四大主题日活动预告单,现场为感兴趣的未成年人办理报名登记。

乡音乡情。来自铜仁的队员用当地方言热情讲解活动计划,拉近与村民的心理距离。

视觉吸引。服务队员手持精心准备的“诚信风车”、“梦想瓶”样品,有效吸引了众多赶集孩童的驻足关注。

此举不仅大幅提升了活动在村民中的知晓度,更成功吸引了新增学员,为活动的深入开展注入了更多活力。

▲图为服务队员在赶集日红色帐篷前,向孩童与家长们介绍活动

精准调研奠基础:从家访中听见真实需求

在赶集日宣传招募后,服务队马不停蹄,于7月23日下午分为三组,深入10户具有代表性的留守儿童家庭开展精准需求调研。“团队通过走访发现,当地孩子普遍面临课外读物匮乏、阅读方法缺乏系统指导,且对本土红色文化认知较为薄弱等问题,”这些来自一线的鲜活信息,成为服务队及时调整和优化活动方案的关键依据。团队迅速将经典阅读内容与松桃革命历史、乡村生活场景紧密结合,确保各项活动设计能够“接地气、有共鸣”,真正回应孩子们的成长需求。

▲图为服务队员与新民村留守儿童交流

四大主题日:阅读与实践的深度交响

在前期扎实的调研和招募基础上,“护苗乌罗”四大主题日活动于7月24日至27日依次精彩展开,将阅读的种子播撒进孩子们的心田。

【爱国主题日:红色基因薪火传】(7月24日)

触摸英雄孩子们在《松桃英烈故事集》中阅读家乡的热血篇章。当读到“年仅19岁的苗族战士龙世昌在上甘岭用胸膛堵住敌人机枪”的事迹时,五年级学生陈娜娜眼眶湿润:“原来英雄就在寨子后面的大山里!”

手账寄情孩子们将内心的感动转化为图文并茂的“红色手账”,用蜡笔画下英雄形象,摘抄“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铮铮誓言。

畅想未来在“手绘2049”环节,留守儿童黄霖浩描绘出心中的智能中国:“书上说科技是未来,中国的未来一定是充满科技的!”

▲图为爱国主题日活动系列剪影

【诚信主题日:立身之本润无声】(7月25日)

风车立信孩子们在服务队员引导下制作“诚信纸风车”,并在叶片上书写《一诺千金》《商鞅立木》等诚信格言。服务队员吕柯凡引导孩子们理解“言必信,行必果”的深意,寓意“每转风车都是承诺”。

拼图解义通过“诚信拼图大挑战”,孩子们分组合作完成《狼来了》《曾子杀猪》等故事的拼图,并在服务队员讲解中深刻理解每个故事蕴含的诚信道理。

寓教于乐“诚信飞行棋大比拼”巧妙融合了诚信问答(如“考试作弊帮朋友对不对”)与诗词背诵,让孩子们在闯关游戏中深化对诚信的认识。

▲图为诚信主题日活动系列剪影

【感恩主题日:情感表达破心墙】(7月26日)

观影知恩服务队员通过播放《那年那兔那些事》《熊出没》等蕴含感恩元素的卡通影片片段,引导孩子们理解感恩内涵,学会从小事、点滴做起,表达感谢。

书信传情服务队员手把手教授孩子们折信封和写信格式。父母常年在外务工的陈文灏,第一次给母亲写下真挚的话语:“妈妈,您工作一定很辛苦吧,您一定要好好休息啊!” 服务队细心收集信件,承诺一一寄出。

▲图为感恩主题日活动系列剪影

【励志主题日:梦想照亮山乡路】(7月27日)

书中寻力“励志故事寻宝图”任务卡引导孩子们在《平凡的世界》《鲁滨逊漂流记》等书中探寻勇气与坚持的力量。

绘梦未来孩子们绘制“梦想未来”图画,余浩轩同学的梦想是当一名人民警察;陈文灏同学长大了想成为一名祖国的消防员。

壮志抒怀黄昏的操场上,孩子们在服务队员龙松旺的带领下,齐声朗诵《少年中国说》,声浪整齐洪亮,充满力量。村委会门口小卖部的杨大妈感叹:“毛崽们(孩子们)眼里有光了!”

▲图为励志主题日活动系列剪影

安全防线:为成长保驾护航

活动始终关注未成年人的安全成长,巧妙在四大主题日嵌入了多项生存技能教育:

反霸凌演练通过“角色互换”游戏,教会孩子们用“直视对方+大声警告”应对语言暴力。

防溺水科普利用矿泉水瓶演示“漂浮自救法”,强调“六不准”原则,提升水域安全意识。

金融反诈宣讲邀请中国建设银行贵阳贵州大学支行职员进行线上宣讲,以“游戏皮肤免费送”等真实案例揭穿网络陷阱,增强防范意识。

▲图为服务队员配合银行工作人员开展防金融诈骗线上宣讲活动

乡土绽放:从阅读种子到成长森林

7月28日,一周的浸润结出硕果:

成果展示孩子们精心创作的数十件手账、绘画和书信作品在村委会的长廊上集中展出。这些作品以生动的色彩和创意构思,展示了孩子们对生活的感悟与梦想的表达。

书香续航服务队举行了“书润苗岭·智泽乌罗”书籍捐赠仪式,向新民村捐赠70册涵盖国学、科学、少儿文学等类别的分级读物,并在村委会建立“乡村青少年微读书角”,制定简易流通规则,确保书籍长效利用,持续滋养乡村阅读土壤。

▲图为贵州大学"书润苗岭·智泽乌罗"书籍捐赠仪式,服务队向新民村捐赠70册图书 

实践启示:阅读赋能乡村振兴的深意

“这些孩子缺的不是天赋,是看见更大世界的窗口,”指导老师张洪滨在活动总结中深刻指出。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团委书记张月表示:“‘护苗乌罗’是一次宝贵的实践探索。今后,学院将以此次活动为基础,积极整合校内外资源,努力将‘阅读赋能+实践育人’的‘护苗模式’推广至更多乡村,让浓郁书香成为助力乡村振兴路上最持久、最温暖的力量。”

“在乌罗的最后一天下课后,牵着留守儿童林佳佳和黄霖浩的手,陪着他们一起回家,林佳佳指着不远处的大山说‘书里写的江南和这里一样美’。那一刻确信,阅读的种子已然深深扎进这片土地,静待花开。” ——服务队队长杨熙浪

撰文 | 杨熙浪 吕柯凡 王盼盼

图片 | 张筑欢 岳诚诚

审核 | 张月 张洪滨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盼盼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2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